• suí
  • kǒu
  • zhō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kǒu hú zhōu

成语解释:随便搪塞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信口开河

繁体字形:随口胡謅

英文翻译:Gossiping

随口胡诌的意思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诌:编造(言辞):胡诌。瞎诌。诌了一首顺口溜。

成语评论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自创成语”,比如有人把赶地铁狂奔形容为“飞沙走石”,或是用“画饼充饥”吐槽领导开会画大饼。这些随口胡诌的表达真能算成语吗?其实关键在于语境——它们像临时搭建的语言桥梁,只要交流双方心领神会,就能完成信息传递。

比如同事抱怨项目进度时说:“咱们这方案简直是'纸上雕花',看着好看但根本不落地。”这里“纸上雕花”显然不是传统成语,但画面感瞬间让人联想到形式主义的工作弊病。这种创造性表达反而比“华而不实”更有记忆点,算不算另一种语言智慧?

不过要注意使用边界。去年部门汇报时,实习生把数据波动说成“数字蹦迪”,虽然形象却让领导皱眉。这说明即兴创作要考虑场合:轻松聊天是调味剂,正式场合还是需要规范用语。就像穿衣服,睡衣舒服但不适合商务谈判。

我个人喜欢在写作时用这类“伪成语”制造反差效果。曾用“鲤鱼打挺”形容股市反弹,用“蚂蚁搬家”描写攒钱过程,读者反馈比常规成语更鲜活。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江河,只要不影响理解,偶尔的浪花翻腾反而让交流更有趣味。

下次听到别人说“月光族在工资到账后表演'昙花一现'”这类表达,别急着纠正。不妨观察这些临时成语如何精准捕捉生活瞬间,它们就像语言实验室里的试管反应,说不定哪天真的会沉淀成新的文化结晶。

随口胡诌的造句

  1. 造句 范通随口胡诌道:伯父,你不知道,我会点针灸的本事,足以让伯母清醒过来了。
  2. 造句 吴骥不过是随口胡诌,杨秀秀却是一脸的幸福,能嫁得如此了得的丈夫,那是她最大的幸福。
  3. 造句 杜峰随口胡诌道,他可不敢说自己正在想徐胥今天有没有穿那件史努比呢。
  4. 造句 方才朱大贵随口胡诌的这几位,那可都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5. 造句 见到那穷奇兽长的像老虎,叶天龙随口胡诌了一个名字,他可不希望在以后的史料中出现有关于自己的事情。
  6. 造句 他顺杆儿爬,随口胡诌了这么一套说辞。
  7. 造句 少年随口胡诌,却没发现粟屋胜久跪伏在地的身影越来越矮。
  8. 造句 叶天龙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随口胡诌:“这个嘛!如果你问我的职业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我是个巫师!”。
  9. 造句 吴天随口胡诌,也不管别人怎么想。
  10. 造句 俩人你吹我捧侃得热闹,却没曾想旁边黄知县、刘知州两人吓得腿都软了!方才朱大贵随口胡诌的这几位,那可都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