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ng
拼音 [zāng pǐ]
注音 ㄗㄤ ㄆㄧˇ
是否常用

臧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臧否zāng pǐ

    基本解释

    臧否 zāngpǐ

    (1) [appraise]∶褒贬,评论

    陟罚臧否。——诸葛亮《出师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2) [good and evil]∶善恶

    未知臧否。——《诗·大雅·抑》

    辞典解释

    臧否  zāng pǐ  ㄗㄤ ㄆㄧˇ  

    善恶得失。
    《诗经.大雅.抑》:「于呼小子,未知臧否。」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评论、褒贬。
    《文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德语 das Gute und Böse

网络解释

  1. 臧否

    臧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āng pǐ,书面用语,有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等意思。《左传·隐公十一年》等均有记载。

臧否的单字解释

  • 1.善;好。2.又同“”cáng。
  • [fǒu]1.不是这样,表示不同意。2.否定:否决。否认。3.“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pǐ]1.坏;恶:否极泰来。2.批评人家的坏处:臧否人物(评论人的好坏)。

"臧否"的相关成语

【臧否】的常见问题

  1. 1.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2. 2. 比较而言,范仲淹不以地域作为臧否人物的标准则要高明得多。

  3. 3. 他鉴于坏人当道难处,一般不轻易臧否人物,但对正义之士也还能加以扶持。

  4. 4.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5. 5. 后面我们将还要展开讲到,文采是***臧否人物的重要标准。

  6. 6. 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

  7. 7. 譬如沈约,由于家世坎坷,所以老成持重,轻易不肯臧否人物。

  8. 8. “月旦评”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流许劭,他好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每月初更新品题,时称“月旦评”。

  9. 9.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0. 10. 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