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rú kòu chóu
成语解释: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視如寇讎
英文翻译:as one's enemy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寇:1.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寇仇。海寇。外寇(入侵的敌寇)。2.敌人来侵略:入寇。寇边。3.姓。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视如寇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凶巴巴的,但生活中还真能找到对应的场景。比如老张和邻居老王因为停车位纠纷,两人见面就像见了仇人,连小区门口的流浪猫都能感受到那股低气压。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把小矛盾升级到这种程度呢?
举个历史典故可能更直观。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互相把对方当作头号威胁,边境上连只鸟飞过都要被士兵用眼神“射杀”三次。这种“视如寇仇”的状态,固然让两国保持着高度警惕,但也错失了很多贸易往来的机会——毕竟谁也不敢买敌国生产的青铜器。
现代社会职场里,市场部和销售部经常上演类似戏码。小美觉得销售部只会拍胸脯承诺,销售部认为市场部做的方案都是空中楼阁。这种部门间的“视如寇仇”,表面看是责任划分问题,实际上可能藏着资源争夺的小心思。不过换个角度想,适度的对立反而能激发工作创意,就像辣椒能让清汤变得有滋有味。
有人问:既然这个成语自带负面色彩,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避免这种态度?我倒觉得关键在分寸把握。就像吃抗生素,适量能治病,过量伤身体。工作中遇到理念不合的同事,与其把对方钉在“寇仇柱”上,不如试试带着侦探心态去观察——说不定能发现对方方案里藏着你没注意到的金点子。
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研究:把商业竞争对手当“假想敌”的企业,创新速度比同行快17%。这提醒我们,“视如寇仇”在特定场景下能转化成动力引擎。就像武侠小说里,真正的高手会把宿敌当成最好的陪练,而不是整天想着同归于尽。
最后留个开放思考:当你觉得某人处处针对你时,有没有可能只是对方戴了副“有色眼镜”?下次遇到剑拔弩张的情况,不妨试试摘掉自己的“寇仇滤镜”,说不定能看见对方手里拿着的不是刀剑,而是你正需要的工具箱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