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è
  • juàn
  • dān
  • d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è juàn dān dēng

成语解释:同“蹑蹻檐簦”。指身分、地位低下。

成语出处:明·宋濂《太上清正一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序》:“公皆蹑屩担簦,往拜其坐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躡屩擔簦

英文翻译:To bear the burden

蹑屩担簦的意思

蹑:1.踩;插进:蹑足其间(参加进去)。2.放轻(脚步):蹑手蹑脚。3.追踪:蹑踪。

屩:1.草鞋:“蹑屩而见之。”2.姓。

担:[dān]1.用肩膀挑:担水。2.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dàn]1.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2.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4.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dǎn]同“”。

簦:古代有柄的笠。类似雨伞。

成语评论

蹑屩担簦”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蹑屩”指的是穿着草鞋,“担簦”则是背着斗笠,合起来形容一个人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的样子。比如可以这样用:“他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蹑屩担簦走遍大江南北,最终在边陲小镇找到了线索。”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表达,瞬间让人联想到坚持与艰辛并存的旅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冷门的成语?直接说‘辛苦奔波’不行吗?”其实成语的魅力在于浓缩文化意象。比如描述一位山区教师的故事:“张老师蹑屩担簦二十年,每天翻两座山给三个村子的孩子上课,书包里除了课本,还装着给孩子们的干粮。”这里如果用“奔波”反而少了那种脚踩草鞋、身披风雨的具象感。

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是什么?我曾亲眼见过一位非遗传承人,背着工具箱坐绿皮火车去偏远村落收徒。他笑着说:“现在高铁这么方便,但工具箱里装着三十年的手艺,倒真有点‘蹑屩担簦’的意思。”这种将古老成语与当代故事结合的用法,既保留了文化厚度,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注解。

有人或许困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吃苦的象征吗?”其实关键在于精神内核。就像去年爆火的“村BA”篮球赛,球员们白天干农活,晚上借着路灯练球。媒体报道时用“新一代年轻人蹑屩担簦的追梦路”作为标题,既贴合实际,又传递出超越物质条件的奋斗精神。

从个人视角看,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去年在敦煌戈壁徒步时,见到几位考古工作者背着仪器在烈日下作业。他们开玩笑说:“我们这是科技版的蹑屩担簦,无人机代替草鞋,但找历史碎片的劲儿和古人没两样。”这种古今对话的有趣对照,正是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生动例证。

下次遇到需要形容“不畏艰难坚持前行”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能跳出“努力”“辛苦”的表述惯性,更能让文字带上几分历史的醇香。毕竟,草鞋会磨损,斗笠会褪色,但人类为理想跋涉的足迹,永远值得被铭记。

"蹑屩担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