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è qiāo dān dēng
成语解释:同“蹑蹻檐簦”。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徐允岩诗序》:“迄延平王兵衄于金陵城下,余提孤军走英霍山。徐子蹑蹻担簦,章皇山泽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躡蹻擔簦
英文翻译:Shouldering the burden
蹑:1.踩;插进:蹑足其间(参加进去)。2.放轻(脚步):蹑手蹑脚。3.追踪:蹑踪。
蹻:同“跷”。
担:[dān]1.用肩膀挑:担水。2.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dàn]1.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2.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4.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dǎn]同“掸”。
簦:古代有柄的笠。类似雨伞。
看到"蹑蹑担簦"这个成语时,很多人会疑惑:这四个字到底在说什么?其实这是由"蹑跷"和"担簦"组合而成的古语,字面意思是穿着草鞋、背着斗笠,用来形容人长途跋涉的艰辛模样。就像现代人背着登山包徒步穿越秦岭时,虽然装备升级了,但那份与自然较劲的劲头倒是古今相通。
举个具体例子:明朝商人王老五为了把苏州丝绸运到西安,硬是穿着麻鞋、顶着竹笠走了三个月。路上被山洪冲走过货担,在潼关驿站发过高烧,但看着包袱里给女儿带的虎头鞋,他擦擦汗又继续上路。这种画面就是"蹑蹑担簦"最鲜活的注解。
这个成语现在还有用吗?当然有用!虽然不再需要真的穿草鞋赶路,但那些创业者在车库吃泡面敲代码的日子,运动员带着护膝坚持训练的身影,本质上都是现代版的"蹑蹑担簦"。上周我遇到个外卖骑手,暴雨天还在送餐,他笑着说:"这电动车就是我的'簦',手机接单系统就是新式'草鞋'"。
有个细节常被忽略:成语里"担"的动作其实暗含主动性。就像我采访过的非遗传承人张师傅,他完全可以用机械雕刻,但坚持手工制作油纸伞,每天工作12小时。这种选择性的坚持,比被迫吃苦更有力量。我认为这正是成语在当代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吃苦不是目的,为值得的事吃苦才是精髓。
下次看到凌晨四点就开始工作的环卫工,或是实验室里通宵观测的研究生,不妨在心里用用这个成语。它就像个时光胶囊,把古人那份"虽千万里吾往矣"的倔强,悄悄埋在了我们熟悉的日常里。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或许比成语本身更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