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uó gǔ xuān tiān
成语解释: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鑼皷喧天
英文翻译:the beating of gongs and drums resounded to the skies
锣:击乐器。铜制,似盘。一般有提手,用槌击奏。形制多样,如大锣、小锣、堂锣、云锣等。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歌舞伴奏。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喧:声音大:喧哗。喧闹。锣鼓喧天。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锣鼓喧天这个词到底怎么用?想象一下村里办喜事,十几个壮汉抡着鼓槌敲大鼓,旁边还有人哐哐敲铜锣,声音能传到三里外——这就是标准的"锣鼓喧天"场景。比如村里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办升学宴,长辈们特意请来舞狮队,鼓点声和鞭炮声混在一起,连树上的麻雀都扑棱棱飞走了。
有人问:"现在城里不让放鞭炮,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去年社区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志愿者穿着卡通服装跳街舞,背景音乐用电子鼓模拟传统锣鼓声,整条步行街都跟着节奏晃动,这种新潮的热闹场面照样称得上锣鼓喧天。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表现"对比中的热闹"。就像上个月去古镇旅游,青石板路两边是安静的茶馆,突然转角处冒出一支迎亲队伍,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吹唢呐敲腰鼓的艺人,喧闹声瞬间打破宁静——这种动静结合的画面,用"锣鼓喧天"形容再贴切不过。
有人疑惑:"运动会开幕式算不算锣鼓喧天?"绝对算!去年省运会开幕式上,五百面红绸鼓同时敲响,配合LED地屏的视觉效果,鼓声通过环绕音响放大,整个体育场像被声浪托起来似的。这种现代科技加持下的集体仪式,既保留传统元素又充满时代感。
个人觉得,锣鼓喧天不仅仅是声音描写,更承载着集体情绪。老家祠堂重修落成时,八旬老人带着孙辈一起敲百年老鼓,虽然鼓面都修补过三次,但那种代际传承的热闹劲,比单纯的声音洪亮更有味道。这种文化记忆的延续,或许才是成语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最后想提醒大家:用这个成语要注意场合分寸。邻居家孩子练架子鼓,每天下午咚咚敲两个小时,这种扰民噪音可不能说是锣鼓喧天。真正的热闹需要人群共鸣,就像春晚上千人齐奏的场面,既要有声量,更要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