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àn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biàn shū sù

成语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

繁体字形:不辨菽粟

英文翻译:Don't distinguish between beans

不辨菽粟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菽: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

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成语评论

哎哟,你瞅瞅,“不辨菽粟”这成语听着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连豆子和谷子都分不清,比喻人缺乏基本常识或者搞不懂事物的本质。比如有人看到超市货架上的黄豆和绿豆,挠挠头说:“这不都是豆子嘛,有啥区别?”——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那这成语用在实际生活里能咋用呢?嘿,举个例子哈:小明刚入职时连打印机和碎纸机都分不清,同事笑他“不辨菽粟”,结果三个月后人家成了技术大牛。这说明啥?不懂不可怕,关键得肯学啊!

有人可能要问:“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为啥还有人会‘不辨菽粟’?”要我说啊,有时候是信息太多反而把人绕晕了。就像我表弟,天天刷短视频,结果分不清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周期,你说这事儿闹的!不过这也提醒咱们,碎片化学习不如系统化积累。

个人觉得哈,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跨领域小白”。比如让程序员突然去搞园艺,保准对着满天星和勿忘我犯迷糊。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无知状态”反而是探索新领域的起点,你说对吧?

最后唠句实在的,现在社会分工细得像芝麻粒,谁还没几个知识盲区呢?重点是要保持谦虚和好奇。下次遇到别人说“你咋连这个都不懂”时,大可理直气壮回一句:“这不正学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