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nuó xī jiè
成语解释:指到处挪借款项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筹资
繁体字形:東挪西借
英文翻译:borrow all around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挪:移动:挪动。挪用。注:“挼”“捼”二字过去在“揉搓”的意义上与“挪”相通,并有nuó、ruó二读,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挼”“捼”处理为“挪”的异体字。但今“揉搓”义一般不再使用“挪”字,一般字、词典在“挪”字下只注nuó音,并不注“揉搓”义;而“挼”“捼”并无“挪动”义,且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又审定“挼”统读ruó,故不将“挼”“捼”作为“挪”的异体字。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说到“东挪西借”这成语,你可能会挠头问:“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形容到处借钱周转的窘迫样儿。比如老张创业那会儿,银行卡余额比脸还干净,愣是靠着东挪西借凑齐了启动资金,现在人家公司都上市了,这故事你品,你细品。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啥非得用‘东’和‘西’来形容?”嘿,问得好!这其实是咱们汉语里的方位对仗手法,就像说“东奔西跑”一个理儿。比方说疫情期间,小王既要还房贷又要交孩子学费,东挪信用卡额度、西借花呗额度,硬是把日子给盘活了,这不正是成语的活教材嘛?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虽然不常说“东挪西借”,但玩起信用卡分期、网贷周转可比老一辈溜多了。要我说啊,这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拆借行为,只不过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就像上周我表妹为了买新手机,东拼某白条、西凑某呗,最后愣是凑出个顶配版,你说这是精明还是糊涂?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呢?关键是看怎么个借法。我老家二叔就特逗,去年养猪场扩建时,东挪饲料商的账期、西借乡亲们的闲钱,结果赶上猪肉涨价,反而赚了个盆满钵满。所以说这“东挪西借”啊,用好了是智慧,用岔了可就是窟窿啦。
最后咱得明白,这成语就像面镜子,照出的是人间百态。你说现在那些大企业搞资本运作,什么股权质押、债券发行,本质上不也是种高级版的“东挪西借”么?只不过人家玩得高端,咱们普通人看得迷糊罢了。说到底,资金流转这事儿,从古至今就没离开过“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智慧,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