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dǐng jué bìn
成语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繁体字形:舉鼎絶臏
英文翻译: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膑:同“髌”。
提到"举鼎绝膑",很多人会疑惑:这个生僻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故事源自《史记》——战国时期秦武王和部下比赛举鼎,结果膝盖骨折而亡。这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如今常用来比喻不自量力的行为。
来看个职场中的例子:小张刚入职就主动请缨负责千万级项目,结果因经验不足导致延期三个月。主管在会上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但要避免举鼎绝膑的情况。"这里既肯定了进取精神,又暗示了量力而行的重要性。
有人会问:这和"螳臂当车"有什么区别?虽然都表示不自量力,但"举鼎绝膑"更强调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某创业公司盲目对标行业龙头,用烧钱方式抢占市场,最终资金链断裂,这就是典型的现代版"举鼎绝膑"。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对当代人特别有警示意义。在社交媒体充斥成功学的今天,我们常被"挑战极限"的口号鼓舞,却忽略了风险把控。就像健身房里,突然尝试超出承受能力的重量训练,结果反而造成运动损伤。
再看个正面案例:某科技企业评估自身研发能力后,选择与高校实验室合作攻关核心技术。负责人说:"我们既要敢想敢为,也要学会计较成败的膝盖骨。"这种战略思维,既避免了"举鼎绝膑"的悲剧,又实现了真正的突破。
最后不妨想想:你最近是否也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抉择?或许在接下新任务时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鼎"的重量是否清楚?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万一失手有没有补救方案?保持清醒认知,才能在进取与稳妥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