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dǐng bá shān
成语解释: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成语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指力大气壮
繁体字形:舉鼎拔山
英文翻译:The whole mountain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举鼎拔山”这个成语听起来气势磅礴,但具体该怎么用呢?比如有人问:“老王每天加班到半夜,为什么还能坚持健身?”你可以回答:“他简直是举鼎拔山的典范,工作压力像千斤鼎,健身目标如高山,但他愣是扛着鼎爬上了山。”这里既夸了毅力,又让成语有了生活气息。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个成语和“愚公移山”有啥区别?举个实际场景就明白了。比如社区志愿者团队耗时三年把垃圾场改造成公园,邻居感叹:“这可不是愚公移山式的幻想,是实实在在的举鼎拔山——他们真扛着水泥管搬走了垃圾山。”前者强调信念,后者突出行动力,细微差别就在具体情境中显现。
说到个人见解,我倒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智慧型举鼎拔山”。就像程序员张姐,她边带孩子边考云计算认证,把尿布和代码同步处理。这不是蛮干,而是像用起重机举鼎、用缆车运建材——找准支点比使蛮劲更重要。这种新时代的“举鼎拔山”,讲究的是策略与力量的结合。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菜场刘婶每天搬运两百斤蔬菜,看似符合成语本意,但她笑着摆手:“我这算啥举鼎拔山?真正的狠人是楼上李老师,带着中风的老伴跳了五年广场舞。”这个对比挺有意思,提醒我们精神层面的负重有时比物理重量更考验人,成语的现代诠释空间其实很广阔。
最后看个跨文化案例。日本寿司大师小野二郎九十岁还在捏寿司,外国食客形容他“像举着鼎攀登富士山”。这个比喻既保留了东方意象,又赋予成语国际化的理解维度——极致追求不分国界,关键看能否在特定领域持续发力。这种用法或许能启发我们创造更生动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