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jiǔ jiāo chóu
成语解释:用酒来浇灭郁积心中的气愤或愁闷。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借酒澆愁
英文翻译:drown one's sorrows in wine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浇:1.由上往下淋,洒:浇花。2.灌溉:浇地。3.把液汁倒入模型:浇版。浇筑。浇铸。4.刻薄:浇薄。浇漓。
愁:1.忧虑:发愁。不愁吃,不愁穿。2.忧伤的情绪:乡愁。
“借酒浇愁”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用喝酒来排解内心的烦恼。比如:“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总是一个人躲在家里借酒浇愁。”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喝酒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为什么人们会“借酒浇愁”?其实,这背后藏着一种心理逃避机制。酒精能暂时麻痹神经,让人忘记眼前的困扰。比如有人失恋后,可能会和朋友喝酒诉苦:“今晚不醉不归,借酒浇愁吧!”可第二天醒来,问题依然存在,反而可能因为宿醉更添疲惫。
这样做真的有效吗?举个反例更容易理解。就像用塑料袋堵住漏水的水管,看似暂时止住了水流,实际上隐患越来越大。有人因为创业失败,连续半个月借酒浇愁,结果不仅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还损伤了身体。这时候我们会发现:逃避带来的短暂轻松,往往需要加倍偿还。
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现代心理学提倡更积极的应对方法。比如运动释放内啡肽、找信任的人倾诉、或者通过写作梳理思绪。就像有个年轻人说的:“以前我总学古人借酒浇愁,现在改成夜跑,跑着跑着就想通了。”
作为经历过类似困扰的普通人,我认为这个成语更像一面镜子。它既反映了人性中渴望快速解脱的本能,也提醒着我们:真正勇敢的人,会选择直面问题。与其在酒杯里寻找答案,不如在清醒时寻找方法——毕竟酒精蒸发后,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
下次再遇到烦心事时,不妨试试换个方式。可以泡杯热茶静坐片刻,或者打开窗户深呼吸。你会发现,清醒的头脑往往比醉意朦胧时,更能找到破局的关键。生活给的难题,终究需要清醒的智慧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