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jiā qiū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兼葭秌水
英文翻译:Autumn water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葭:1.初生的芦苇。2.姓。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蒹葭秋水”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诗意画面,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蒹葭”出自《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形容水边芦苇的萧瑟景象;“秋水”则常用来比喻清澈的眼眸或深远的意境。组合起来,“蒹葭秋水”常被用来描绘一种清冷孤寂、朦胧悠远的氛围。
举个例子:老张退休后搬到了乡下,每天清晨站在河边看薄雾中的芦苇随风摇曳,他说这“蒹葭秋水”般的景色,让他找回了年轻时读诗的心境。这里的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暗含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的核心是表达伤感吗?”其实不全对。它更像一种中性的场景刻画——既可以是孤独的象征,也可以是宁静的寄托。比如小陈在创业失败后,独自去湖边散步,看着秋日的芦苇和泛着冷光的湖水,朋友安慰他:“别把‘蒹葭秋水’看得太凄凉,水面下说不定正有鱼群在游动呢!”这种用法就跳出了单纯的哀愁,暗示了困境中潜藏的生机。
在我看来,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着点“文艺滤镜”。就像我们发朋友圈拍枯荷残柳,配文“今日份蒹葭秋水”时,未必真有多悲伤,更多是借古人的意境来装点生活。这种文化符号的挪用,倒让古典美学以更轻松的方式延续了下来。
再比如城市里的咖啡馆,老板把墙面刷成灰蓝色,挂上芦苇装饰画,菜单写着“蒹葭秋水特调”。顾客喝着桂花拿铁,未必深究典故来源,却能直观感受到店家想传递的秋日氛围。这种“不求甚解,但求意境”的传播方式,或许正是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证据。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多留意:那些被称作“蒹葭秋水”的瞬间,究竟是真实的情绪投射,还是现代人制造的诗意标签?答案或许就在我们如何平衡传统意境与当下体验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