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o xiǎn zhǔ yì
成语解释:靠投机取巧冒险行事的一种行为方式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投机处世
繁体字形:冐險主義
英文翻译:Adventurism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险: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险地。险峻。山高水险。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险。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险。无险可守。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险。保险。脱险。险症。巡堤查险。4.狠毒:阴险。险诈。5.险些:险遭不幸。
主: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什么是冒险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事风格。比如有人拿着全部积蓄去炒股,朋友劝他「鸡蛋别放一个篮子」,他却说「富贵险中求」。这种心态就像成语「火中取栗」——为了一点利益甘愿冒大风险,最后可能烫伤自己。
有人问:冒险难道全是坏事吗?其实不然。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讲的是汉代班超出使西域时,带着36人突袭匈奴营地,最终赢得外交胜利的故事。这种有准备的冒险,更像战略性的突破。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评估过风险承受能力?有没有备选方案?
生活中最常见的冒险主义案例,大概要数「孤注一掷」。比如创业者抵押房子投入新项目,表面看是勇气可嘉,但若没做过市场调研,光凭「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念头,就容易变成赌徒心理。有个朋友曾把这种情况比作「骑自行车追高铁」——看起来很拼,实际上连方向都可能没搞对。
为什么人们容易被冒险主义吸引?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损失厌恶」:比起得到100元,失去100元的痛苦感强两倍。但反过来,当人被逼到绝境时,反而会产生「破釜沉舟」的冲动。就像项羽当年渡河后砸锅沉船,看似激发了士气,但这种思维放到现代职场,可能会让人忽视「留条退路」的重要性。
个人觉得,冒险精神就像辣椒——适量能提味,过量会伤胃。去年有个大学生找我咨询,说想退学搞直播,因为看到「风口上的猪都能飞」。我和他算了笔账:头部主播成功率不到0.1%,而保留学籍同时尝试自媒体,相当于「脚踩两只船」,虽然累点,但安全系数翻倍。三个月后他告诉我,幸亏当时没冲动退学。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在盲目冒险?建议用「三问法」:这件事最坏结果我能否承担?有没有比这更稳妥的路径?成功后收益是否真如预期?就像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花半小时列张风险清单,可能比闷头冲三年更有价值。毕竟,真正的勇者不是不怕危险,而是懂得在风暴来临前系紧鞋带。
最后想起《孙子兵法》里的智慧:「胜兵先胜而后求战」。那些看起来「敢为天下先」的成功案例,背后往往藏着周密准备。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冒险主义可以是扬帆的东风,但别忘了船舱里还得备着救生艇和航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