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
  • bēi
  • g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 yī bēi gēng

成语解释:羹:肉汁。分给我一杯肉汁。指分享利益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分享

繁体字形:分一桮羹

英文翻译:Take a slice

分一杯羹的意思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杯:1.杯子:茶杯。杯盘狼藉。举杯痛饮。2.杯状的锦标:银杯。奖杯。捧杯。夺杯。3.姓。

羹: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成语评论

"分一杯羹"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在有限的机会或资源中争取自己的份额。比如朋友聚餐时,小李看着桌上的最后一块蛋糕说:"这次项目奖金下来,咱们团队总得让我分一杯羹吧!"这个场景既保留了成语本意,又巧妙转换到职场语境。

有人问:什么时候适合用这个成语?当某个领域存在明显利益分配时最贴切。比如新能源车企扎堆造手机的现象,业内人士评价:"科技生态的蛋糕越做越大,传统企业想来分一杯羹很正常。"这里既点明了行业趋势,又暗示着竞争加剧的现状。

我注意到这个成语常被误解为贬义。实际上在创业故事中,创始人常说:"当初进入电商赛道,就是想从万亿市场中分一杯羹。"这种用法反而展现积极进取的态度。关键在于语境——是合理竞争还是巧取豪夺,语气差别就在微妙之间。

如何避免用这个成语显得市侩?可以结合具体数据增加说服力。比如直播带货分析报告指出:"中小商家通过细分领域,仍能从头部主播的流量池里分得一杯羹。"这里用具体场景消解了功利感,反而彰显市场多样性。

观察发现,年轻人更倾向用这个成语自嘲。同事间开玩笑说:"老板请大家喝奶茶,实习生也要分一杯羹啊!"这种轻松化使用,让原本带有争夺意味的成语变得生活化。语言本就该随时代演进,关键是用得恰当不生硬。

有个有趣的对比:十年前商业计划书爱写"抢占市场份额",现在更多用"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这其实暗合"分一杯羹"的本意——羹要分得聪明,既要保证自己碗里有料,也要让锅里始终有汤。毕竟可持续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

分一杯羹的造句

  1. 造句 然而,还有个人要跟上述公司分一杯羹.
  2. 造句 我若能分一杯羹,才出钱参与这一计划.
  3. 造句 矿工们身处赚钱的企业,要求多分一杯羹.
  4. 造句 但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分一杯羹了.
  5. 造句 现在,光大控股也打算分一杯羹.
  6. 造句 州和市的官员们也希望在这套绿色大餐中分一杯羹.
  7. 造句 20世纪70年代,急于分一杯羹的柯达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拍立得相机。
  8. 造句 中英**战争结束,五口通商,未参战的法国人也要来分一杯羹。
  9. 造句 但这何家正要开采的时候,附近不少势力都想染指,分一杯羹,但奈何势力不如何家,就组成了联盟,来对抗何家,导致双方争持不下。
  10. 造句 抄起来圈一把钱,分一杯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