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 mén bié lèi
成语解释: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指按事物性质分类
繁体字形:分門别類
英文翻译:be arranged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类:1.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种类。分类。同类。2.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几类。两类性质的问题。3.类似:类人猿。类新星。画虎不成反类狗。4.姓。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往往用四个字就能讲透一个道理。但你知道如何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成语吗?本文将带您像整理书架一样「分门别类」认识成语,并通过问答形式解决理解难点。
【日常勤奋类】 「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坚持的力量:"小明每天背十个单词,真是滴水穿石的典范。" 「笨鸟先飞」强调提前准备的重要性:"虽然基础差,但笨鸟先飞嘛,她总比别人早到公司学习。" 自问自答:成语用多了会显得做作吗?其实关键看语境。在朋友聊天时突然甩出「韦编三绝」可能尴尬,但在写作或正式场合就能锦上添花。
【智慧决策类】 「举一反三」体现思维灵活性:"老板看到小王通过客户投诉改进了整个流程,夸他懂得举一反三。" 「庖丁解牛」展现专业洞察:"产品经理像庖丁解牛般拆解用户需求,找到了核心痛点。" 个人见解:这类成语就像思维工具包里的瑞士军刀,特别适合职场沟通。用对了能让表达既有文化底蕴又显专业。
【合作共赢类】 「众人拾柴」凸显集体力量:"这次活动成功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连保洁阿姨都帮忙出主意。" 「相辅相成」说明协作关系:"设计师和工程师就像齿轮般相辅相成,缺了谁项目都会卡壳。" 自问自答:现代团队管理还需要成语智慧吗?观察发现,善用这类成语的领导者往往更能凝聚团队共识,比直接说教更易被接受。
【危机处理类】 「亡羊补牢」强调及时补救:"虽然错过了投标时间,但现在亡羊补牢重新制定计划还不晚。" 「釜底抽薪」指出根本解法:"与其天天劝架,不如釜底抽薪解决他们的绩效分配矛盾。" 个人观察:这类成语在项目管理中特别实用。比起直白地说「赶紧解决问题」,用成语既能缓和紧张气氛,又能引发深度思考。
成语就像语言调色盘里的高级灰,用的位置对了,整段文字就会显出层次感。下次开口前不妨想想:这个场景需要哪种颜色?是激励人心的暖橘,还是冷静分析的黛蓝?找到对应分类的成语,交流就会像拼图般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