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ù wú cún jīng
成语解释: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用于文化方面
繁体字形:去芜存菁
英文翻译:Remove the turnip and save the green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芜:1.草长得多而乱:荒芜。2.乱草丛生的地方:平芜(草木丛生的原野)。3.比喻杂乱(多指文辞):繁芜。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菁:1.韭菜的花:“秋韭冬菁”。2.古代指“芜菁”(即“蔓菁”)。3.华丽:“丽服扬菁”。4.水草:“唼喋菁藻”。
说到"去芜存菁"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首先会疑惑:这"芜"和"菁"到底指什么?其实"芜"就是杂草,"菁"则是精华,字面意思是去掉杂草保留好苗。现在常用来比喻在众多事物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准备考试时,把教材里的核心公式和易错题型整理成笔记,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去芜存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刻意做筛选呢?当代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量。就像整理房间时总要把旧衣物分类处理,信息处理也需要定期"断舍离"。最近帮朋友整理电子书库时发现,他收藏的2000本电子书中,实际读过的不到十分之一。我们最后删除了重复译本和过时理论,保留经典原著,这个过程就是信息时代的去芜存菁。
工作中如何实践这个原则?上周公司开项目复盘会,原本计划三小时的会议,主持人要求每人发言控制在三分钟内只说关键问题。结果会议提前四十分钟结束,反而形成了更清晰的改进方案。这个例子说明,去芜存菁不仅是筛选内容,更是建立高效的信息筛选机制。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在很多读书会采用"三页淘汰制",如果一本书读前三页不能引发兴趣就直接放弃。这种做法看似极端,实则暗合去芜存菁的智慧。毕竟人生有限,与其在平庸的内容里打转,不如把时间留给真正值得咀嚼的思想。
需要警惕的是,去芜存菁不等于简单删除。就像厨师熬高汤,既要撇去浮沫,也要保留食材本味。去年参与产品设计时,团队曾因过度追求简洁而删掉了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模块。后来通过用户画像分析,才找到功能取舍的平衡点。这说明去芜存菁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本质需求的基础上。
有个常见误区是把"芜"等同于"错误"。其实更多时候,需要去除的是冗余而非错误。就像写文章时,那些正确的废话反而比明显错误更消耗注意力。在社交媒体时代,培养去芜存菁的能力,本质上是在训练思维的精确度和判断力。
最后想分享个人的实践心得:每周日晚上,我会花半小时整理手机相册。删除重复的截图,模糊的照片,把值得保留的影像分类归档。这个小小的习惯,不仅释放了存储空间,更让我学会用更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里的真正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