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bāo dài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含苞待放
英文翻译:in early puberty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苞:1.花没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花苞。含苞未放。2.丛生而茂密:竹苞松茂。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含苞待放”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花苞还未完全展开,但已蓄势待发,很快就要绽放。它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即将迎来关键阶段的模样。比如,春天刚冒头的玉兰花,花瓣紧紧裹在一起,像裹着秘密的小灯笼——这种状态就是典型的“含苞待放”。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花朵吗?当然不是。比如我们可以说:“团队的新项目还在筹备期,就像含苞待放的荷花,只等夏天一到就会惊艳亮相。”这里用荷花作比喻,既保留了自然意象,又扩展到了职场场景,说明事物的潜力与等待时机的状态。
那这个成语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它强调的是“期待感”。就像家长看着准备高考的孩子,既担心他们压力太大,又欣慰于他们的成长——这种矛盾而充满希望的心情,用“含苞待放”来形容再合适不过。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像未开的花苞,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见证结果。
有个有趣的观察是,现代社会追求“快节奏”反而让这个成语更有现实意义。比如创业者常说要“快速试错”,但真正能突破的创意,往往需要像花苞积蓄养分那样经历沉淀期。去年我朋友辞职开发独立游戏,前半年完全在修改基础框架,最近才进入宣传期——整个过程就像是把“含苞待放”的过程拆解成了具体步骤。
再换个角度看,“含苞待放”的状态其实充满智慧。植物不会因为今天阳光好就提前开花,人也不必为暂时看不到成果而焦虑。就像写作者整理素材、画家打草稿的阶段,表面平静却暗藏能量。这种从容等待的底气,或许正是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哲学。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词的美感在于它的“未完成性”。盛放的花朵固然耀眼,但花苞包裹的可能性同样迷人。下次遇到看似停滞的事情时,不妨想象自己正捧着一个花骨朵——你知道春天总会来,而等待本身也可以成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