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bāo yù fàng
成语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含褒义。专用于形容青春少女方面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
繁体字形:含苞慾放
英文翻译:a bud just ready to burst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苞:1.花没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花苞。含苞未放。2.丛生而茂密:竹苞松茂。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从心所欲。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4.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含苞欲放”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花朵即将绽放却还未完全展开的状态,常被用来比喻事物即将迎来突破或展现潜力的阶段。比如我们可能会说:“池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姿态像一群踮着脚尖等待登台的芭蕾舞者。”这样的描述既保留了自然美感,又赋予了动态的想象空间。
为什么这个比喻能引发共鸣?因为它巧妙捕捉了“期待感”这种人类共通的心理状态。就像看到学生考前认真复习的样子,我们会说“他现在就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成绩突破指日可待”——这里既有对现状的客观描述,又包含对未来的积极预判。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转型期的状态。比如观察初创公司时可以这样写:“这支年轻团队就像三月枝头的玉兰,虽然产品还未正式上市,但含苞欲放的创新理念已经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这种表达既承认当前成果有限,又暗示着发展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意象时要注意语境适配性。有人曾把“含苞欲放”用于描述即将上市的新能源汽车,结果被读者吐槽“铁疙瘩哪有花骨朵的灵气”,这就提醒我们:不是所有待发状态都适合套用植物比喻。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更适合用在那些兼具美感与成长性的事物上,比如文化项目孵化或青少年才艺培养。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发现:当代年轻人更倾向用这个成语描述心理状态。有位博主这样记录生活:“看着刚填完的旅行计划表,感觉自己像被春风吹拂的樱花树,每个待实现的行程都是含苞欲放的期待。”这种将抽象情绪具象化的用法,或许正是汉语魅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