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gū nóng nóng
成语解释:嘴很少动,低声说出难于听懂的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小声说话
繁体字形:咕咕噥噥
英文翻译:whispering sound
咕:拟声词。母鸡、斑鸠等的叫声。
咕:拟声词。母鸡、斑鸠等的叫声。
哝:小声说话:她在姐姐的耳边哝了好半天。
哝:小声说话:她在姐姐的耳边哝了好半天。
“咕咕哝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嘴里含着糖说话?比如同事小王开会时总爱低头嘀咕:“这方案又要改来改去……”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但谁都能看出他一脸不情愿。这种模糊的抱怨既不想撕破脸,又憋不住情绪,像极了成语本身那种“有话不直说”的微妙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咕咕哝哝”来表达不满呢?其实这和我们的社交习惯有关。就像上周我在地铁里遇见个学生,书包带断了还嘟囔着“反正也没人管我”——他需要的可能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先通过这种含糊的宣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倒也不尽然。记得邻居张婶买菜回来,边理菜边念叨:“现在的芹菜长得比筷子还细……”话音没落自己先笑了。这种带着烟火气的唠叨,反而让冷清的厨房多了几分热闹。你看,用对场合的话,“咕咕哝哝”也能成为生活的调味剂。
现代人压力这么大,偶尔咕哝几句太正常了。但就像吃辣要配凉茶,宣泄情绪也得讲分寸。上个月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每次接任务都像含着一口水说话,结果有次真把重要数据搞错了。所以说,该明确的时候别含糊,该直率时别打哑谜——这才是“咕咕哝哝”的正确打开方式。
语言就像镜子,照见我们的情绪褶皱。下次再听到谁在角落里嘀咕,不妨递杯茶问问:“需要帮忙捋清楚吗?”有时候,含糊其辞的背后,或许藏着颗等你说“我听见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