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áo chǐ chuān yín
成语解释: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仇恨
繁体字形:嚼齒穿齦
英文翻译:To chew the teeth and pierce the gums
嚼:[jiáo]上下牙齿磨碎食物:细嚼慢咽。肉没有烧熟,嚼不烂。咬文嚼字。[jué]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咀嚼。过屠门而大嚼。[jiào]见〖倒嚼〗(dǎojiào)。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穿:1.破;透:把纸穿了个洞。水滴石穿。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穿。磨穿。看穿了他的心思。戳穿阴谋诡计。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穿糖葫芦。用珠子穿成珠帘。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穿鞋。穿衣服。
龈:[yín]牙龈。[kěn]同“啃”。
“嚼齿穿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描述的是人极度愤怒或痛恨时的状态。比如在历史剧中,我们常看到忠臣被奸臣陷害时,双手紧握、牙关紧咬到牙龈出血的镜头——这种咬牙切齿的肢体语言,正是对“嚼齿穿龈”最生动的诠释。
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想表达怎样的情绪强度?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连牙齿都能咬穿牙龈时,说明内心积蓄的愤怒或痛苦已经突破生理承受的极限。就像《史记》记载的豫让吞炭复仇,或是现代职场人面对不公待遇时握紧的拳头,这种极端情绪既是人性本能的爆发,也暗示着重大矛盾的积累。
有个有趣的发现:古人用“嚼齿穿龈”而不用“捶胸顿足”来刻画愤怒,或许因为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位。当坚硬的牙齿都能因情绪而自我损伤,恰恰印证了“情绪的力量能突破物理限制”这个道理。我在博物馆看到古代刑具展览时突然领悟:那些木枷铁链固然可怕,但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还是囚徒雕像眼中嚼齿穿龈般的决绝目光。
现代生活中,我们虽然不会真的咬破牙龈,但这个成语依然鲜活。比如创业者遭遇背叛时彻夜难眠的辗转反侧,运动员错失金牌时攥紧的毛巾,甚至家长会上为孩子据理力争时泛白的指节——这些当代场景里,都藏着“嚼齿穿龈”的精神内核:当重要事物受到威胁时,人类总会爆发出超越常态的能量。
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随着文明发展,人们越来越擅长用语言代替肢体表达情绪。但每逢重大时刻,身体还是会诚实地作出“嚼齿穿龈”式的反应。这或许在提醒我们:某些原始的生命力,始终埋藏在现代人的基因里,如同休眠的火山,安静却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