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án jié yī zhì
成语解释: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集体
繁体字形:團結一致
英文翻译:unite
团:1.圆形的:团扇。团脐。2.团子:汤团。3.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团泥球。团纸团儿。团饭团子。4.成球形的东西:纸团儿。棉花团儿。5.会合在一起:团聚。团结。6.工作或活动的集体:主席团。文工团。代表团。参观团。7.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8.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10.姓。
结:[jié]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结绳。结网。结彩。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活结。死结。蝴蝶结。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结仇。结社。结为夫妻。4.凝聚;凝结:结晶。湖面结了一层冰。5.结束;了结:结账。归根结底。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结。具结。7.姓。[jiē]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结了不少苹果。这种花结子儿不结?。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又大又多。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致:1.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致函。致电。致欢迎词。向大会致热烈的祝贺。2.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致力。专心致志。3.达到;实现:致富。学以致用。4.招致;引起:致病。致癌。致残。5.以致:致使。由于粗心大意,致将地址写错。6.姓。7.情趣:兴致。景致。别致。有致。毫无二致。8.精密;精细:细致。精致。工致。
说到“团结一致”,大家可能会想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俗语。但成语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表达,比如“众志成城”——字面意思是“众人的意志像城墙一样坚固”,常用来形容团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比如一家初创公司面临资金危机时,全体员工自愿减薪三个月,最终帮企业渡过难关,这就是典型的“众志成城”。
有人可能会问:“团结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其实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就像“蚂蚁搬家”的成语故事,单个蚂蚁只能搬运米粒,但当它们排成队伍接力运输,就能搬动比自己重百倍的食物。现代企业推行“跨部门协作”机制,让技术、市场、后勤不同岗位的员工定期交流,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新方案。
个人认为,真正的团结不是强行统一思想,而是“和而不同”。这让我想到成语“同舟共济”,字面意思是同坐一条船渡河。试想船上既有擅长掌舵的老船长,也有懂得观察星象的导航员,还有负责修补船体的工匠,大家各展所长才能顺利抵达彼岸。就像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队伍,有负责采购的年轻人,有懂医疗的退休护士,还有会维修水电的师傅,这种差异化协作往往比整齐划一更有效。
如何把团结落到实处?不妨试试“三个一”原则:每天一次团队信息共享,每周一次跨岗位体验日,每月一次集体成果复盘。这种持续性的互动能自然培养默契,就像成语“珠联璧合”形容的那样——单个珍珠或许普通,但精心串联起来就能成为价值连城的项链。某连锁餐饮品牌要求区域经理每年必须到门店当一周服务员,这个制度实施后,总部制定的促销方案明显更接地气了。
观察自然界的“雁阵效应”会很有意思。大雁以V字形迁徙,当领头雁疲倦时会有同伴自动补位,这种动态协作使整个队伍比单独飞行节省71%的体力。人类团队何尝不是如此?好的领导者懂得适时退居二线,让不同成员轮流担当重任,这种流动性的团结往往更具生命力。就像潮水冲刷礁石,看似柔软却蕴含着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