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guó yī zhì
成语解释: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全国一致
繁体字形:舉國一致
英文翻译:nationally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致:1.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致函。致电。致欢迎词。向大会致热烈的祝贺。2.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致力。专心致志。3.达到;实现:致富。学以致用。4.招致;引起:致病。致癌。致残。5.以致:致使。由于粗心大意,致将地址写错。6.姓。7.情趣:兴致。景致。别致。有致。毫无二致。8.精密;精细:细致。精致。工致。
“举国一致”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宏大,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比如,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企业、普通百姓都迅速行动,捐物资、派救援队,这种“劲儿往一处使”的状态,就是举国一致的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事需要举国一致?”举个例子,比如研发新冠疫苗。疫苗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科研团队协作、临床试验支持,单靠个人或个别机构几乎不可能快速完成。这时候,只有举国一致的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才能让复杂任务变得可行。
另一个角度想,举国一致是否只适用于危机时刻?其实不然。比如杭州亚运会的筹备,从场馆建设到志愿者培训,从城市绿化到文化宣传,背后都是多方协作的结果。这种长期、系统性的配合,同样是举国一致精神的延续。
个人觉得,这种团结的力量在现代社会更显珍贵。当个体差异和信息碎片化越来越明显时,能形成共识并共同行动的集体智慧,往往能突破看似无解的困境。就像蚂蚁搬家,单只蚂蚁力量微小,但成千上万只协作就能搬动比自身重百倍的东西。
最后想说的是,举国一致不是要抹杀个性,而是找到共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无论是应对突发事件,还是推动长远发展,这种“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的状态,或许就是我们面对未来挑战时最可靠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