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yù què qǐ
成语解释: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成语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声望、名誉
繁体字形:聲譽鵲起
英文翻译:win one's reputation rapidly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鹊:也叫喜鹊。鸟类。喙尖,尾长,体羽大部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声响亮,主食昆虫,是益鸟。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声誉鹊起”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想象一下,你刚搬进新小区,突然发现楼下新开的早餐店排起长队,街坊们都在讨论:“张老板做的葱油饼外酥里嫩,这店才开半个月就声誉鹊起啊!”——你看,这种短时间内获得好口碑的场景,就是成语最贴切的用法。
为什么人们总爱用“鹊”来比喻名声传播?这其实源自喜鹊报喜的传统意象。就像某科技博主在视频里说的:“我的测评频道能声誉鹊起,全靠观众们像喜鹊衔枝般自发转发。”这种比喻既生动又传递了“口耳相传”的传播特点。
现代职场中如何体现这个词?某互联网公司的HR总监分享过真实案例:“去年校招来的应届生小刘,用三个月时间搭建起内部知识库,现在全公司提起他都竖大拇指。”这种通过实际贡献快速建立职场声望的过程,正是成语的当代演绎。
有趣的是,有些“声誉鹊起”暗藏玄机。就像朋友开的猫咖,开业时靠网红猫咪走红,三个月后却因为服务不到位差评如潮。这提醒我们:名声来得快更要守得住。毕竟成语本身不带价值判断,关键看后续如何经营。
观察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声誉鹊起”有了新维度。短视频创作者可能因为一条爆款视频瞬间走红,作家可能因为社交平台的精准推荐快速蹿红。这种传播加速度,既带来机遇也伴随挑战——如何在流量浪潮中保持专业水准,或许是每个现代人都要思考的命题。
最后不妨想想:你身边有没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可能是邻居阿姨突然成为社区团购达人,也可能是同事开发的工具软件意外走红。这些鲜活案例都在告诉我们,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实力遇上传播东风,声誉自然振翅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