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tán guài lùn
成语解释: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奇談恠論
英文翻译:sheer fallacy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你是否听过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手机辐射能让香蕉变甜"?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说法,正是"奇谈怪论"的典型写照。这个成语专指那些看似有理实则荒诞的观点,就像去年某网红声称"吃冰块能减肥",引得众人争相尝试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总有人热衷制造奇谈怪论?细究起来,这往往与信息时代的传播特性有关。当某个短视频博主宣称"倒立喝水助消化"时,猎奇心理驱使人们自发转发,即便没有科学依据。就像前阵子流行的"量子波动速读法",家长们在焦虑中抓住任何看似新鲜的救命稻草。
面对层出不穷的怪诞说法,我们该如何辨别?不妨参考老张的经历。当邻居告诉他"午夜给植物唱歌能促生长"时,这位退休生物老师默默做了对照实验:两盆同品种绿萝,一盆夜间播放音乐,一盆保持安静。三个月后的测量数据,让这个浪漫的传言不攻自破。
有趣的是,某些奇谈怪论在特定情境下会展现两面性。就像古人认为"天狗食月"是灾祸征兆,这个错误认知却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现代科技史上,不少重大发现初期也被视为无稽之谈,比如"细菌致病说"刚提出时就遭医学界群嘲。
个人认为,对待奇谈怪论不必全盘否定。当遇到声称"猫能预测地震"的说法时,与其嗤之以鼻,不如保持开放心态去查证。去年日本研究者确实发现,部分动物在地震前会出现行为异常。这种批判性接纳的态度,或许能让我们在芜杂信息中淘到真知。
平衡之道在于建立科学思维框架。就像面对"吃巧克力能治感冒"这类说法,先查成分表:可可碱确实有轻微镇咳作用,但糖分过量反而抑制免疫力。生活中保持这份理性而不失好奇的心态,既能避免被误导,又不至于错过知识更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