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án
  • l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ú yán bì lài

成语解释: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骨气

繁体字形:奴顔婢睞

英文翻译:act obsequiously

奴颜婢睐的意思

奴:1.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跟“主”相对):奴隶。农奴。2.青年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3.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奴役。

颜:1.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2.色彩:颜料。五颜六色。3.姓。

婢:旧时受有钱人家雇佣的女孩子。

睐:1.“瞳仁不正”。2.看;向旁边看:青睐。

成语评论

奴颜婢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奴颜”指像奴隶一样谄媚的表情,“婢睐”则是侍女讨好的眼神,合起来就是形容人为了讨好他人而刻意放低姿态的样子。比如:“部门会议上,小李对领导提出的漏洞百出的方案连连点头,甚至主动鼓掌叫好,一副奴颜婢睐的模样,让周围同事暗自摇头。”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聪明”,实则容易失去他人真正的尊重。

为什么有人会“奴颜婢睐”?这可能源于对权力或利益的过度依赖。比如古代官员面对皇帝时卑躬屈膝,或是现代职场中下属对上司无底线附和。但问题在于:讨好真的能换来长久的好处吗? 短期或许能获得某些便利,但长期来看,失去自我立场的人往往会被贴上“不可信”的标签。

历史典故里的现实映射《史记》中记载的宠臣邓通,靠讨好汉文帝获得铸币特权,最终却在权力更迭后被活活饿死。这故事像一面镜子:依赖他人施舍的“安全感”,远不如自身能力的积累来得可靠。现代社会虽不至于如此极端,但盲目迎合带来的隐患依然存在。

个人观点:适度的谦逊≠失去底线我曾见过实习生为转正机会对上级言听计从,甚至帮忙接送孩子、代写作业。这种行为短期内或许有效,但三年后再看,那些坚持专业态度、敢于提出建议的同事,反而成长得更快。真正的合作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而非单方面讨好之上。

如何避免陷入这种状态?可以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1. 我的妥协是否伤害了基本原则?2. 对方欣赏的是我的能力,还是顺从的态度?就像谈判桌上的黄金法则——微笑可以挂在脸上,底线必须钉在心里。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反而能让你的价值更清晰可见。

观察身边的职场或社交场合,那些用实力说话的人,往往比“奴颜婢睐”者走得更稳更远。与其把精力花在揣摩他人心思上,不如专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毕竟,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讨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