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shì zhòng fù
成语解释: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成语出处:《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繁体字形:如釋重負
英文翻译:feel a sense of relief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释:1.说明;解说:注释。解释。2.消除:释疑。冰释。3.放开;特指释放被拘押者或服刑者:释放。保释。4.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5.指释迦牟尼。泛指佛教:释教。释典。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如释重负”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像放下重担一样轻松”,但具体什么场景下适合用它?举个例子:老张连续加班一个月赶项目,今天终于通过验收。他关掉电脑往椅背一靠,长舒一口气说:“现在感觉整个人都轻了十斤。”这种瞬间的解脱感,就是典型的“如释重负”。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状态和普通轻松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负重感持续的时间”。比如搬砖工人每天收工后的轻松不算如释重负,但如果是连续三个月熬夜备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响时瘫在座位上,那才配得上这个成语的分量。
职场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市场部小王刚结束跨部门拉锯战,看着敲定的活动方案说:“比跑马拉松还累,但总算能安心睡个整觉了。”这种由长期压力突然解除带来的畅快,往往伴随着生理反应——肩膀自然下垂、呼吸变深、说话尾音上扬,就像拧紧的弹簧突然松了劲。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人更容易获得“伪释重负”。刷短视频时的短暂放空、游戏通关的瞬间快感,这些碎片化刺激看似解压,实则像往漏水的水杯里添冰块。真正的释然应该像解开缠了三年的鞋带,需要实质性解决核心矛盾。
当我们说“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其实在描述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持续焦虑像不断蓄力的弹簧,当触发事件解除,积压的能量瞬间转化为肢体松弛和表情舒展。下次看到有人突然瘫在长椅上傻笑,或许他刚经历了属于自己的“释重负时刻”。
这种状态能否主动创造?我的经验是: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三步,获得真正释然至少需要两步——先直面问题的根源,再找到可执行的解决路径。就像解开乱线团,找到线头比胡乱拉扯更重要。当你真正完成这件事,那种畅快感会自然涌上来,根本不需要刻意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