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án fù yī nián
成语解释:一年又一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年復一年
英文翻译:year after year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复: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提到“年复一年”,许多人会联想到时间的循环感。比如:“老家的那棵槐树,年复一年地开花落叶,见证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这种场景既让人感叹自然规律的力量,又暗含一种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有人可能会问:“年复一年是不是只能用来描述重复单调的事情?”其实不然。比如一位坚持写作的作家,年复一年打磨作品,最终完成畅销小说——这里的重复背后是积累与突破的平衡。重复本身并无褒贬,关键在于行动是否有方向。
在气候变化议题中,“年复一年的气温升高”这样的表述,既客观呈现数据趋势,又隐含警示意味。当重复现象叠加变化轨迹时,成语的语境就跳出了单纯的时间描述,成为观察趋势的窗口。
个人认为,“年复一年”最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双面性:既可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消耗,也可能是滴水穿石般的精进。就像农民春种秋收,看似重复的农事活动里,藏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运用智慧。
若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早起晨跑、定期读书这些“年复一年”坚持的小事,本质上是在对抗时间的碎片化。当机械重复转变为有意识的习惯,时间的流逝反而会成为个人成长的刻度尺。
最后不妨想想:我们是否总在年复一年的循环中寻找突破?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打破循环本身,而在于理解每个周期带来的新变量。就像候鸟迁徙,路线年复一年,但每次飞行遇到的云雨风向,都在书写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