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líng gāo wū
成语解释:同“高屋建瓴”。
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异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繁体字形:建瓴高屋
英文翻译:High house
建:1.建筑:扩建。建造。建体育馆。2.成立;创立:建国。建军。3.提出;首倡:建议。4.指福建:建漆。
瓴:1.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2.房屋上仰盖的瓦形成的瓦沟。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屋:1.房子:房屋。屋顶。茅草屋。2.屋子:里屋。外屋。一间屋住四个人。3.(Wū)姓。
“建瓴高屋”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站在高处往下倒水”——比喻做事有全局观,一开始就抓住关键。比如公司开项目会,老板说:“咱们得先建瓴高屋,把全年目标拆解到每个季度,再细化到具体动作。”这就是让大家别急着动手,先理清大方向。
问题来了:为什么非得“建瓴高屋”?直接开干不行吗?举个反例:小明准备考研,上来就狂刷真题,结果发现高数基础不牢,反而浪费三个月。如果他能先分析各科分数占比、自身强弱项,制定分阶段计划,效率绝对翻倍。这就是典型的“先抬头看路,再低头拉车”。
生活中这种思维特别实用。比如装修房子,老张一开始就画了全屋布局图,连五年后孩子需要的活动空间都预留了;而邻居李叔边装边改,最后插座不够用、收纳空间局促。两种做法,高下立判。
有人会问:想得太远会不会变空想?关键在于平衡。就像登山,既需要看清山顶位置(建瓴高屋),也要注意脚下碎石(执行细节)。去年我们团队做新产品,先用两周画完用户旅程全景图,再分模块开发,既避免了功能重复,又减少了返工。
个人觉得,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这种顶层设计能力越来越重要。太多人被即时反馈牵着走,忙着救火却忘了防火。试着每周留出两小时“高空俯瞰时间”,用思维导图梳理手头事务的关联性,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紧急”的事,其实换个角度处理更省力。
下次遇到复杂任务时,不妨先停一停。泡杯茶,摊开纸笔,像玩拼图那样先找边框零件。当你把大框架搭好了,剩下的细节填充自然会水到渠成。这种思维模式,用好了就是事半功倍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