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ī
  • gēn
  • d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ī gēn dào dǐ

成语解释:归结到根本上。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分句;指归结到根本上

繁体字形:歸根到底

英文翻译:in the final analysis

归根到底的意思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根:1.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2.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3.(根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根。舌根。墙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根。寻根。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知根知底。5.根本地;彻底:根究。根治。根绝。6.依据;作为根本:根据。无根之谈。7.用于细长的东西:两根筷子。一根无缝钢管。8.方根的简称。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到:1.达于某一点;到达;达到:到期。迟到。火车到站了。从星期三到星期五。2.往:到郊外去。到群众中去。3.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看到。办得到。说到一定要做到。想不到你来了。4.周到:想得很到。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5.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达到。[de]同“”。

成语评论

归根到底”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连续三个月业绩下滑,有人说是市场环境差,有人怪团队执行力弱,但领导在会议上敲了敲白板:“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产品创新没跟上用户需求。”一句话点破了问题的核心。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为什么非要用“归根到底”?换个词不行吗?其实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像一把铲子,能快速挖到事情最深处的“根”。比如朋友吵架,你说“归根到底还是沟通方式有问题”,比“主要原因”更有穿透力,仿佛给混乱的情绪装了导航。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很多人用“底层逻辑”“本质原因”这类词,但“归根到底”四个字自带画面感——你能想象一棵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树根上还粘着泥土的样子吗?这正是成语的生命力。就像学生熬夜复习却成绩不佳,老师说:“归根到底,学习方法比熬夜更重要。”瞬间让人联想到扎根土地才能长高的植物。

有人可能会疑惑:用多了会不会显得老套?其实关键看场景。在科技论坛说“归根到底,算法优化取决于数据质量”比说“最终原因是”更有力道;但在安慰人时,“归根到底,身体健康最重要”又比冷冰冰的“本质在于”多了温度。我自己写报告时,常在段落收尾处用它,就像给文字画个重点符号。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个成语自带“拨云见日”的效果。比如讨论房价时,有人说政策、有人说人口,而经济学家指出:“归根到底,是土地供给和金融杠杆的双重作用。”这种用法既避免陷入细节争论,又给出了思考方向,就像在迷宫里突然看见指路牌。

下次遇到复杂问题,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把多功能工具,既能砍断表象的藤蔓,又能当放大镜观察本质。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能“一针见血”的表达方式。

归根到底的造句

  1. 造句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2. 造句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3. 造句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4. 造句 人和人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抱负,二是方法,三是毅力。
  5. 造句 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6. 造句 反对真理归根到底最能促使真理获胜。
  7. 造句 器物归根到底是被人使用,而不是来驱使人。
  8. 造句 爱情,归根到底,只是比友谊更高一个层次而已。
  9. 造句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餐横冷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
  10. 造句 与百分之九十的人一样,归根到底我总是要到那个我不在的地方,总是要到那个我正要从那逃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