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成语出处: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繁体字形:打破砂鍋問到底
英文翻译:Trivial Pursuit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砂:同“沙(shā)”(多指颗粒较大的):矿砂。砂糖。砂纸。
锅:1.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锅。铁锅。砂锅。火锅。锅炉。锅饼。锅巴。锅烟子。2.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锅。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到:1.达于某一点;到达;达到:到期。迟到。火车到站了。从星期三到星期五。2.往:到郊外去。到群众中去。3.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看到。办得到。说到一定要做到。想不到你来了。4.周到:想得很到。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5.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抵”,达到。[de]同“的”。
说到“打破砂锅问到底”,你可能会想到那种非要揪着细节不放的人。比如同事小张,每次开会都举手问:“这个数据怎么算的?为什么用A方案而不是B方案?”你懂的,他就像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但说实话,这种精神有时候真能避免大坑。比如上次项目预算差点超支,就是因为他反复核对,发现了小数点后第三位的错误。
有人可能会问:“打破砂锅问到底会不会显得太较真?”哎,这个问题问得好!举个生活例子——家里小孩追着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家长要是随便糊弄,孩子可能转头就去查百科全书了。说白了,刨根问底的本质是对真相的尊重。就像老话说得好:“不怕不懂,就怕装懂。”这时候较真反而是优点。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得看场合。比如朋友跟你抱怨工作压力大,你要是非得追问“具体是哪个领导给你穿小鞋”“他几点几分说了什么话”,那气氛绝对瞬间凝固。这时候“打破砂锅”就变成“打碎友情”了,对吧?所以说啊,该细究时别含糊,该收手时就收手,这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
让我分享个亲身经历。去年帮亲戚看合同,发现条款里写着“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我当场就化身人形复读机:“这个‘最终解释’具体指什么?如果发生纠纷怎么界定?有没有补充说明?”把对方律师都问懵了。结果你猜怎么着?硬是争取到了三条补充条款。所以说关键时刻的“死磕”,往往能保护自己权益。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刨根问底就像吃火锅——涮肉时间短了没熟,久了又容易老。关键是要把握火候,既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又要学会适时收放。下次遇到值得深究的事,不妨试试这句万能开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能再展开说说吗?”保准能让对方觉得你既认真又不失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