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ú láo wú yì
成语解释: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成语出处:宋 袁燮《伐武冈林守进治要札子》:“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论;而过于高者,徒劳无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徒勞無益
英文翻译:flog a dead horse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益:1.好处(跟“害”相对):利益。公益。权益。受益不浅。2.有益的(跟“害”相对):益友。益鸟。益虫。3.姓。4.增加:增益。延年益寿。5.更加:多多益善。精益求精。
“徒劳无益”这个词,字面意思是“白费力气,没有好处”。比如有人拿着漏水的桶去河边打水,跑了一整天,桶里还是空的——这就是典型的徒劳无益。为什么会有人重复这种明显无效的行为呢?或许因为习惯了固有模式,或许因为没意识到工具出了问题。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很多。比如学生熬夜抄写错题本,但只是机械地抄答案而不分析错误原因,第二天遇到同类题目依然不会做。这时候需要问自己:我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用行动掩盖焦虑?真正的进步需要找到根源,而非用体力劳动替代脑力劳动。
有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常把“努力”和“有效”画等号。曾见过邻居每天花两小时修剪草坪边缘,可他的草坪始终不如别人茂盛。后来发现,他从未给土壤施肥。这让我想到,方向偏差时,付出越多反而离目标越远。及时观察结果并调整策略,比盲目坚持更重要。
成语的价值在于警示作用。就像试图用手捧起流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与其在错误路径上消耗精力,不如退后一步看看:是否需要换容器?是否需要改变发力角度?这种思考方式本身,就能帮我们跳出徒劳无益的循环。
最后想说的是,识别徒劳无益不等于否定努力。就像探险者走错路时,走过的弯路会成为后续导航的经验。关键在于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在发现事态停滞时,敢于按下暂停键重新规划路线。毕竟流水遇到巨石不会硬撞,而是绕道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