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ěn jùn bù jīn
成语解释: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成语出处: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忍不住要发笑
繁体字形:忍儁不禁
英文翻译:simmer with laughter
忍:1.忍耐;忍受:忍痛。2.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
俊:1.相貌清秀好看:俊秀。俊俏。这个孩子长得好俊呀!2.才智出众的:俊杰。英俊。俊士。3.姓。“隽”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禁:[jìn]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2.拘押:监禁。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jīn]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2.忍住:不禁大笑。
“忍俊不禁”这个词,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憋大招的状态,其实它和“憋笑”更相关。比如同事开会时模仿老板讲话的腔调,你使劲掐大腿还是笑出声,这就是“忍俊不禁”——憋不住了,破功了。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搞笑场合吗?”其实不然。某次我在医院看见小朋友举着棉花糖对护士说“姐姐吃糖就不疼了”,护士口罩下的眼睛弯成月牙,这也算忍俊不禁。这种温暖时刻里的会心一笑,比刻意搞笑更有味道。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必须“大笑出声”才达标。记得地铁上有个姑娘捧着《三国演义》,读到张飞睁眼睡觉那段突然捂嘴抖肩,书页都在颤。这种克制着不打扰别人的偷笑,反而更贴合成语里“忍”的微妙感。
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写反差萌。上周写的社区报道里,八十岁爷爷戴着VR眼镜抓虚空蝴蝶,嘴里念叨“这扑棱蛾子咋抓不住”,编辑特意圈出这句批注:“此处令人忍俊不禁”。比起直接写“太好笑了”,既雅致又留白。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词最早出自唐代文献,原意是“忍不住要显露才华”,到宋代才转义成现在的意思。语言就像会变魔术的活物,当初那些急着展示文采的秀才们,肯定想不到千年后大家用这个词描述猫咪翻跟头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