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qiáng líng ruò
成语解释: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欺负弱小
繁体字形:恃強凌弱
英文翻译:bully the weak
恃:依赖;凭仗:有恃无恐。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凌:1.侵犯;欺侮:欺凌。凌辱。盛气凌人。2.逼近:凌晨。3.升高;在空中:凌空。凌云。凌霄。4.姓。5.冰(多指块状或锥状的):冰凌。凌锥。河里起了凌。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公司里能力强的老员工故意排挤新人,学校里个子高的同学抢走小个子的午餐,甚至国际新闻里大国对小国挥舞经济制裁的大棒——这些都是"恃强凌弱"的现实写照。这个成语就像一面照妖镜,把人性里欺软怕硬的阴暗面照得清清楚楚。
我们为什么要警惕恃强凌弱?动物世界里狮子捕猎羚羊是生存法则,但人类社会讲究文明规则。当健身教练用肌肉威胁学员续费私教课,当网红博主利用流量优势网暴素人,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把力量优势异化为伤害工具。强弱本无善恶,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手中的力量。
记得去年社区改造,有业主提议砍掉所有梧桐树。几位退休教师据理力争:"大树夏天给老人遮阳,秋天给孩子接落叶玩,为什么要为了停车位赶尽杀绝?"这就是典型的力量博弈——多数人的便利与少数人的情怀,如何在强弱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整个社区的智慧。
恃强凌弱能带来真正胜利吗?观察菜市场的商贩生态很有意思。有个卖水产的摊主总爱压价收购渔民的货,结果渔民们宁愿多跑两公里卖给公平收购的超市。你看,暂时的强势若没有道义支撑,终会变成自断后路的短视行为。
我常想,真正的强者应该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他明明身怀绝技,却选择默默守护而不是仗技欺人。这种克制背后是对力量的深刻理解——能力越大,越需要自我约束的智慧。就像核能既可以发电也可以造原子弹,关键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
下次看到校园霸凌的新闻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那些欺负人的孩子,是否在家庭或社会中也是被"强者"伤害的弱者?这种暴力循环就像多米诺骨牌,只有打断第一块倒下的骨牌,才能真正终止恃强凌弱的恶性传递。
其实每个人都有强项和软肋。程序员可能在代码世界所向披靡,却搞不定厨房里的灶台火候;舞蹈家能用脚尖旋转惊艳全场,可能对数字计算一头雾水。认识到这种强弱交织的复杂性,或许能让我们对他人多些包容,少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最近看到个暖新闻:快递小哥送餐时电动车没电,大学教授主动开车帮他送完剩下的快递。这种强弱互助的场景,不正是对"恃强凌弱"最有力的消解吗?当力量转化为善意,强弱差异反而成了连接人与人的特殊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