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shēng
  • f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惹是生非

英文翻译:ask for trouble

惹是生非的意思

惹:1.招引;引起(不好的事情):惹事。惹祸。惹麻烦。2.(言语、行动)触动对方:不要把他惹翻了。这人脾气大,不好惹。3.(人或事物的特点)引起爱憎等的反应:惹人注意。惹人讨厌。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成语评论

惹是生非”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咱们先看个真实场景:办公室里小王总爱在同事间传闲话,今天说老张报销单有问题,明天暗示小李和领导关系特殊。这不,上周他当着全部门的面突然说:“听说王经理上个月批的采购价有问题?”结果查了半个月发现纯属误会,整个团队的项目进度却被拖慢了二十天。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行为算不算故意找茬?其实关键要看动机。就像小区里常见的广场舞音响纠纷,王阿姨坚持要把音量调到最大,理由是“锻炼身体需要氛围”,但整栋楼的窗户都在震动。这种明知会引发矛盾却坚持己见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自找麻烦”。

那为什么总有人热衷于此?心理学有个"戏剧三角"理论挺有意思——有些人潜意识里需要扮演受害者、拯救者或迫害者的角色来获得存在感。就像同学聚会时,总有人会突然提起陈年旧账:“当年班长收班费时是不是私吞了五十块?”这种二十年后翻旧账的行为,往往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想制造话题焦点。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化非为是"的智慧。上周在超市目睹的场面就很有意思:两位顾客为抢最后一盒鸡蛋差点动手,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大姐走过来笑眯眯说:“我家母鸡这两天正下蛋,要不分你们几个?”瞬间化解了火药味。你看,把惹是生非的苗头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契机,这才是真本事。

换个角度看,适当的“惹是生非”未必全是坏事。创新领域有个“搅局者”概念,就像当年网约车打破出租车垄断,最初也被认为是“搞事情”。但关键区别在于,建设性的质疑需要事实支撑和解决方案。就像员工如果发现公司流程漏洞,拿着改进方案去找领导,这和单纯抱怨挑刺完全两码事。

下次遇到爱挑事的人怎么办?记住“三秒定律”:先等三秒再回应。上周地铁里有个小伙手机外放短视频,邻座大爷刚要发火,突然转头问:“小伙子你这视频挺有意思,能教我怎么转发吗?”结果俩人聊起智能手机用法,下车时已成忘年交。你看,把冲突转化为连接,这才是应对“惹是生非”的高段位解法。

惹是生非的造句

  1. 造句 前来说长道短,拨弄是非的人,本身就是惹是生非的人。
  2. 造句 爸爸为人老实忠厚,从来不惹是生非。
  3. 造句 他一天到晚惹是生非,闹得四邻不安。
  4. 造句 妈妈说:“老师已经非常忙了,你不要惹是生非,不要再添加新的麻烦了,懂吗?”妈妈的话让我记在心里了。
  5. 造句 弟弟老是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所以大家都不想和他玩。
  6. 造句 不懂事的我经常惹是生非,让父母和老师很生气。
  7. 造句 我们不能惹是生非,这样会对终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8. 造句 张老师把一个常爱惹是生非的孩子,教育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9. 造句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在外面惹是生非,所以他们经常关心孩子的行踪交往。
  10. 造句 他出狱不到一年,就故态复萌,到处惹是生非,又被抓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