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é fà cuò gǎo
成语解释:锉藳:锉碎褥草。把头发剪了卖钱招待客人,锉碎褥草给客人喂马。指诚挚待客
成语出处: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真心待客
繁体字形:截发锉藳
英文翻译:Hair cutting file
截:1.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截头去尾。把木条截成两段。2.段:一截儿木头。话说了半截儿。3.阻拦:截留。快把马截住,别让它跑了。4.截止:截至。5.姓。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锉:1.手工工具,条形,多刃,主要用来对金属、木料、皮革等表层做微量加工。按横剖面不同,可分为扁锉、圆锉、方锉、三角锉等。也叫锉刀。2.用锉进行切削:圆孔用圆锉锉一锉。
藳:古同“稿”。
“截发锉藳”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它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举个例子:“她为了给孩子凑学费,像截发锉藳一样,白天打工晚上做手工,硬是撑起了整个家。”这里用成语形容母亲为家庭牺牲的坚韧精神。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剪头发’和‘锉草席’来比喻?”其实这源自古代典故。古时候,一位母亲因家贫,剪下长发换钱买米,又锉碎草席当柴火做饭,只为让孩子吃饱。这种“牺牲小我”的行为,成了母爱与奉献的象征。
再看现代场景:“公司资金紧张时,王经理截发锉藳般压缩自己的开支,把资源全投在新项目上。”这里将成语延伸为顾全大局的担当。虽然时代不同,但内核仍是“舍己为人”的抉择智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悲情色彩过重”。但换个角度看,它传递的其实是逆境中的创造力——就像用头发换钱看似无奈,实则是母亲在有限条件下的智慧突破。这种化困境为动力的精神,放在今天依然闪光。
个人认为,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解。当我们说“职场新人要有截发锉藳的觉悟”,并非要求自我牺牲,而是强调主动适应环境、灵活解决问题的态度。这种解读既保留文化底蕴,又赋予现代职场新意。
或许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苦情’价值观吗?”关键在于平衡。就像登山时轻装简行能走更远,适度的取舍反而成就高效。成语提醒我们:重要的不是牺牲本身,而是看清什么值得守护,并为此做出清醒选择。
从家庭教育到企业管理,“截发锉藳”的故事始终在重演。它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人性中的无私光辉,也映射着每个时代关于“代价与收获”的永恒思考。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致敬那些默默耕耘、为他人撑起一片天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