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mǎ hu yǎn
成语解释: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繁体字形:打馬虎眼
英文翻译:in order to gloss it over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哎,你听说过“打马虎眼”这词儿吧?说白了,就是故意装糊涂或者转移话题,让人摸不着重点。比如老张在会议上被问到项目进度,他嘿嘿一笑说:“这事儿啊,咱们团队最近加班可积极了!”——好家伙,答非所问还顺带夸了同事,典型的打马虎眼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人们总爱用这招?你品,你细品。比如菜市场大妈跟你扯“这菜早上刚从地里摘的”,其实可能已经蔫儿了两天。她这么一说,你注意力立马被“新鲜”俩字带跑偏了,反而忘了检查菜叶子。这不就是利用了信息差制造烟雾弹么?
不过咱得说句公道话,打马虎眼也不全是坏事儿。有时候朋友问你“我胖了吗”,你要是直愣愣说“胖了十斤”,那场面得多尴尬?这时候来句“最近气色真不错啊”,既绕开雷区又保全了双方面子。关键得看动机是善意周旋还是刻意欺骗。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现在网上那些带货直播不也爱玩这套?主播喊着“家人们最后三单!”,结果第二天还在卖同款。要我说啊,这招用得多了就像狼来了,观众迟早会免疫。倒不如学学东北人那股实在劲儿,有一说一反而更招人待见。
其实生活就像打乒乓球,你来我往的对话里带点技巧很正常。但要是把打马虎眼当常规武器,那可就像总用同一招发球——对手早晚会识破。下次遇到有人跟你绕弯子,不妨直接问:“咱能打开天窗说亮话不?”保准让对方愣三秒。
说到底,语言艺术讲究的是分寸感。偶尔打个马虎眼就像炒菜撒把花椒,提味不抢戏。但要整盘菜全是花椒,那可就真麻舌头了。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