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qián qǐ hòu
成语解释: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定语;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
繁体字形:承前啓后
英文翻译:take what our forebears have left us but as a departure for new inventions
承:1.托着;接着:承尘。承重。2.承担:承印。承制中西服装。3.客套话,承蒙:昨承热情招待,不胜感激。4.继续;接续:继承。承上启下。承先启后。5.接受(命令或吩咐):秉承。承命。6.姓。
前:1.方位词。在正面的(指空间,跟“后”相对):前门。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缩不前。3.方位词。次序靠近头里的(跟“后”相对):前排。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4.方位词。过去的;较早的(指时间,跟“后”相对):前天。从前。前几年。前功尽弃。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5.方位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前政务院。6.方位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7.方位词。未来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线;前方:支前。9.姓。
启:1.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2.开导:启蒙。启发。3.开始:启行。启用。4.陈述:敬启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某某启(用于书信末署名处)。5.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启。谢启。6.姓。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哎哟,说到“承前启后”这个成语,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的,但其实它特别接地气!比如有人问:“为啥老一辈总爱讲传统故事?”这时候就能用上了——老一辈讲故事啊,说白了就是“承前启后”,把过去的智慧传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你懂的,没有前人的经验,哪来后人的创新呢?
举个实际例子吧!比如现在很多老手艺面临失传,但有些年轻人主动拜师学艺。这时候师傅常说:“我这手艺传了三代人,现在教给你,就是希望你能承前启后,既保留传统,又能加点新花样。”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典型场景吗?
等等,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承前启后’还有必要吗?”嘿,这话问得妙!就拿手机来说吧,最早的砖头大哥大和现在的折叠屏手机,看起来天差地别对吧?但工程师们可都是站在前人的技术基础上迭代升级的。没有2G时代的积累,哪来5G时代的飞跃?所以说啊,创新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点——就连咱们平时用的表情包文化,其实也在玩“承前启后”。比如经典的老剧截图配上网络新梗,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又让年轻人乐得直拍大腿。这种新旧结合的方式,可不就是成语活用的现实案例嘛!
依我看啊,“承前启后”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像根接力棒。前阵子看到个报道,说某非遗传承人用直播教手艺,结果徒弟遍布全国。这种操作既保住了文化根脉,又打开了新传播渠道。要我说,这才是真正把成语玩明白了!
最后提一嘴,其实每个人都能当“承前启后”的实践者。比如家里长辈教你包饺子时,你偷偷改良个芝士馅儿的创新款——传统手艺没丢,新鲜元素也加上了。这么一折腾,嘿,文化传承不就活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