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u bì chái hǔ
成语解释: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繁体字形:投畀豺虎
英文翻译:throw to the jackals and tigers
投:1.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2.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3.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4.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5.发向:投射。投影。6.寄,递送:投递。投稿。7.合:投合。意气相投。8.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畀:给;给以:畀以重任。投畀豺虎。
豺:哺乳动物,外形像狼而小,耳朵比狼的短而圆,毛大部棕红色。性凶猛,常成群围攻鹿、牛、羊等猎物。也叫豺狗。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投畀豺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的意思其实挺有意思的。字面上看,是说“丢给豺狼和老虎”,但实际是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极度厌恶,恨不得让野兽去收拾他。比如有人干了特别缺德的事,旁人可能会说:“这种人真该投畀豺虎!”是不是感觉既解气又带点文绉绉的讽刺?
问题来了:这个成语适合用在什么场合?举个例子,假设你在看古装剧,一个贪官欺压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村民私下议论时可能会说:“这狗官若被投畀豺虎,才算老天开眼!”这里既表达了愤怒,又符合古代的语言风格。不过要注意,现代人如果用这个词,多半是调侃或文学创作,毕竟日常骂人还是“你太过分了”更直白。
再来看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跟你吐槽同事抢功劳还甩锅,你可能会开玩笑:“按这操作,他该被投畀豺虎三回了吧?”这时候成语就成了幽默的表达工具,既化解了负面情绪,又不会显得太尖锐。这种用法其实和网络流行语“拉出去祭天”异曲同工,都是通过夸张达到效果。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太狠毒了?从字面看确实有点凶残,但其实它更多是情绪宣泄而非真实诅咒。就像我们说“气得想打人”,实际并不会动手。语言的力量在于传递感受,而“投畀豺虎”恰恰用强烈的画面感放大了这种憎恶情绪。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分寸,避免在正式场合或敏感话题中误伤他人。
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语言中的“调味料”——用得巧妙能增色,滥用反而呛人。比如在写小说时,反派角色作恶多端,用一句“众人皆欲投畀豺虎”就能瞬间拉满戏剧张力;但要是用来吐槽朋友忘记还钱,就显得小题大做了。语言的魅力,不就在于精准拿捏分寸感吗?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原本是古人祭祀时驱除灾祸的咒语。没想到吧?几千年前的“狠话”如今还能活在人们的表达里。下次遇到特别糟心的人和事,不妨在心里默念一句“投畀豺虎”,既能疏解情绪,还能顺便复习传统文化,岂不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