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jiān tǎo bào
成语解释:暴:豪强。指捕捉奸人,讨伐强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讨伐坏人
繁体字形:擒姦討暴
英文翻译:capture troublemakers and fight evil-forces
擒:抓;捉拿:生擒。欲擒故纵。擒贼先擒王。
奸: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5.奸淫:通奸。强奸。
讨:1.征伐:征讨。2.探索;研究:研讨。3.索取:向敌人讨还血债。4.请求:讨教。5.招惹:讨厌。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曝”。
“擒奸讨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但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指的是抓住坏人、铲除暴行,维护社会正义的行为。比如古代清官明察暗访,抓住贪官污吏;或者现代警察破获犯罪团伙,都属于这个范畴。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惩恶扬善’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核心精神相似,但“擒奸讨暴”更强调具体的行动——不仅要“反对”,还要主动出击、解决问题。比如明朝海瑞打击豪强,既调查真相(擒奸),又推行改革(讨暴),就是典型的例子。
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其实比想象中更广泛。比如某公司发现内部贪腐,管理层果断处理并建立监督机制;小区业主揪出物业乱收费现象,推动制度完善。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本质上都是“擒奸讨暴”的现代演绎。
我观察到,很多人觉得“擒奸讨暴”必须是大英雄才能做到。其实普通人完全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发现超市卖过期食品就举报,看到校园霸凌就制止。这些行为看似微小,但积少成多就能改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付诸行动,而非等待他人出手。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处理问题更讲究方法。古人可能直接“擒拿”,现在则需要收集证据、走法律程序。就像最近某地消费者协会通过集体诉讼,成功让不良商家赔偿,这种与时俱进的“讨暴”方式,既有效又避免了以暴制暴的风险。
或许有人会质疑:“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个人力量真的有用吗?”看看近年来网络举报平台的发展就知道了。当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正义发声,原本隐蔽的黑暗角落就会被照亮。每个微小的正义之举,都在编织更大的保护网。
说到底,“擒奸讨暴”不只是历史典故,更是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面对不公,与其抱怨不如行动;解决问题,既要果敢也要智慧。当这种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社会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