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ù zuò zī tài
成语解释:指假装具有艺术效果的姿势或假装的模样
成语出处:王朔《永失我爱》:“‘我就喜欢你这样。’我冲她背影嚷,‘不怕说实话,就怕故作姿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故意做出某种样子
繁体字形:故作姿態
英文翻译:Posturing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姿:1.样子;形态:姿势。雄姿。2.容貌:丰姿。
态:1.人的姿容、体态:姿态。2.事物的情状、样子:变态。状态。事态。3.一种语法范畴。多指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主动、被动等。
有人问:“故作姿态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比如公司开会时,小王明明对方案一窍不通,却故意摸着下巴点头,时不时插一句“这个方向很有潜力”,其实他连PPT上的流程图都看不懂。这种“假装内行”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故作姿态。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呢?想象学校文艺汇演前,平时不练舞的小美突然在走廊转圈,扯着嗓子说“舞蹈需要即兴发挥”。这种临时抱佛脚还要强调“艺术自由”的表现,本质上是通过夸张动作掩饰准备不足的焦虑。
值得讨论的是:故作姿态就一定是坏事吗?去年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老张戴着自制的卡通头套,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讲解分类知识。虽然看着滑稽,但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说明在某些场景中,适当的“表演”反而能增强传播效果。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缺乏安全感的群体,越容易陷入故作姿态的陷阱。就像刚入职的实习生总爱把“底层逻辑”“颗粒度”挂在嘴边,生怕被人看出经验不足。但真正老练的前辈,反而能用“咱们先理清三个关键点”这样的大白话讲透复杂问题。
如何避免无意义的故作姿态?有个小诀窍值得尝试:把关注点从“别人怎么看我”转向“事情怎么做实”。就像写年终总结时,与其堆砌“赋能”“抓手”这类流行词,不如老老实实写“帮客户省了30%运输时间”的具体案例。真实的数据永远比浮夸的形容词更有说服力。
最后想说,适度包装与真诚表达并不矛盾。就像厨师摆盘既要讲究美观,又不能忘记食材本味。下次遇到需要展示自己的场合,不妨先深呼吸三次,把注意力放在“我能贡献什么价值”上,你会发现,真诚的态度本身就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