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ū yǎn sè zé

成语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成语出处: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办事不认真

繁体字形:敷衍僿責

英文翻译:muddle with one 's duty

敷衍塞责的意思

敷:1.涂上;搽上。例:外敷药。2.展开;铺开:敷陈。敷设。3.够;足:入不敷出。

衍:1.开展;发挥:推衍。敷衍。2.多出来的(指字句):衍文。3.姓。4.低而平坦的土地:广衍沃野。5.沼泽。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事交来的报告里全是套话,连关键数据都没填;或者老师批改作业时只画了个勾,连错别字都没圈出来?这种“表面应付、实际偷懒”的行为,用成语来说就是“敷衍塞责”。

比如某公司要求员工提交周报,小张连续三个月都写着“按计划推进项目”,结果季度复盘时才发现进度严重滞后。这时候主管拍着会议桌说:“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既害团队又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因为当事人觉得“做样子比做实事轻松”,或是存着“反正没人细看”的侥幸心理。

再比如社区工作人员处理居民投诉,不实地调查就回复“已联系相关部门”,结果三个月后问题依然存在。这种情况就像往漏水的桶上贴胶布——看似在解决问题,其实根本止不住水流。这里藏着个有趣的反差:越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事,越容易变成形式主义的重灾区。

那么敷衍塞责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就像往墙上刷白灰遮裂缝,短期看着光鲜,时间久了整面墙都可能坍塌。某学校教师长期用“继续努力”四个字应付所有作文批改,结果学生直到中考都不知道自己写作的问题在哪。这种连锁反应往往比想象中更严重,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后面会倒下一大片。

有意思的是,现代职场中很多敷衍行为可能源自系统性问题。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私下吐槽:“新功能上线期限太紧,测试环节只能走个过场。”这时候的敷衍塞责更像是生存策略,而非单纯的态度问题。这提醒我们看待这类现象时,不能只盯着个体责任,还要审视背后的激励机制是否合理。

我曾亲眼见过转变的案例:某客服团队将标准话术模板改成个性化服务指南后,客户投诉率下降了40%。这说明建立“容错机制+正向反馈”的体系,比单纯指责“工作不认真”更有效。毕竟,没有人天生喜欢当敷衍了事的角色,很多时候是环境和压力塑造了行为模式。

下次遇到敷衍塞责的情况,或许可以多问一句:“是态度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个人选择,还是系统漏洞?”就像修钟表不能光擦表面,得打开看看哪个齿轮卡住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藏在更深层的地方。

敷衍塞责的造句

  1. 造句 是班上的事,小明从来都是敷衍塞责。
  2. 造句 别对我的问题敷衍塞责,那样,我会停止向您提问,而去其他的地方寻找我要的信息。
  3. 造句 在处理有关垃圾问题的过程中,各单位之间互相推诿、敷衍塞责的现象十分严重。
  4. 造句 不要指望一个敷衍塞责的人来帮你。
  5. 造句 我们必须防止那种官僚主义的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
  6. 造句 关淑馨对持异议的股东敷衍塞责,有时会粗鲁地驳回他们的口头陈述,而罗杰志则在一个周六召开特别庭,让股东可以详尽阐述己见。
  7. 造句 这是重大民生政策,大家要认真执行,不能敷衍塞责。
  8. 造句 不要因为时间紧而敷衍塞责。
  9. 造句 只要是我分内的工作,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绝不会敷衍塞责。
  10. 造句 在处理有关垃圾问题的过程中,各单位之间互相推諉、敷衍塞责的现象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