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 miàn àng bèi
成语解释: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有德之人
繁体字形:晬靣盎背
英文翻译:The face is full
晬:婴儿周岁。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盎:1.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2.洋溢;盛(shèng):盎然。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哎,你听说过“晬面盎背”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觉得有点生僻,但其实它背后藏着老祖宗的智慧。打个比方啊,就像你看到一位老中医,他面色红润、气定神闲,说话时连后背都透着从容,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用“晬面盎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说白了,这就是“内外兼修”的具象化表达。
等等,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别急,咱先拆开看看。“晬面”指的是面色润泽,“盎背”则是形容后背厚实挺拔,合起来就是形容人内外状态都达到和谐统一。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同事小李最近天天早起练太极,结果不仅皮肤透亮,连走路都带风,老板都夸他“最近整个人像开了光”——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晬面盎背”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放到现在还有啥用?嘿,你别说,在职场里还真能派上用场。比如面试时,那些谈吐得体、仪态大方的候选人,往往比简历更光鲜但眼神躲闪的人更吃香。这其实暗合了“晬面盎背”的核心——内在修养会自然外显,装是装不来的。就像我妈常唠叨的:“肚子里有墨水,脸上才有光彩。”
不过依我看啊,现代人有时候太追求“速成”了。敷着最贵的面膜,却熬着最深的夜;买着健身房的年卡,但天天靠外卖续命。这不就像给手机贴了个防爆膜,结果电池早老化了一样?真正的“晬面盎背”,得是生活习惯、心态修养的长期积累。就像种庄稼,光往叶子上喷营养液可不行,得先把根养好了。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不是流行“氛围感”吗?其实要我说,“晬面盎背”才是最高级的氛围感。你看那些真正的大师,就算穿着布衣草鞋,往那儿一站就自带气场。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能量,可比什么美颜滤镜实在多了。下次遇到那种“看起来就很靠谱”的人,不妨观察下,八成是符合“晬面盎背”这个标准的。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们普通人也不必强求达到圣贤的境界。每天保证七小时睡眠,少点焦虑多读书,坚持三个月试试?保不准哪天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也有了那么点“晬面盎背”的意思。毕竟老祖宗留的智慧,说到底还是教咱们活得通透点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