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tiān kuāng dì
成语解释: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极端欺诈
繁体字形:欺天誑地
英文翻译:defy heaven and earth
欺:1.欺骗:自欺欺人。童叟无欺。2.欺负:仗势欺人。欺人太甚。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诳:1.欺骗;骗:诳语。你别诳我。2.用言语或行动逗引人以取乐:他是和你诳哩。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欺天诳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用极其离谱的谎言去欺骗所有人,甚至连天地都想蒙混过关。比如历史上某些暴君为了巩固权力,一边假借“天命所归”的名义,一边暗中铲除异己,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欺天诳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欺天诳地”而不是“说谎骗人”?其实,这个成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强调“欺骗的规模极大”,甚至试图颠覆公认的规则。比如某公司高管虚报业绩,用虚假数据忽悠投资人和员工,表面上看是商业欺诈,但本质上是在挑战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的底线——这不正是“欺天诳地”的缩影吗?
那么,现代社会还有“欺天诳地”的现象吗?我的观察是,网络时代反而让这种“大谎”更容易传播。比如某些网红刻意打造虚假人设,用修图软件和剧本编排生活,让粉丝误以为他们过着完美人生。这种对真实世界的全面伪造,本质上也是一种“欺天诳地”,只不过欺骗的对象从“天地”变成了无数屏幕前的普通人。
或许有人觉得:只要没被揭穿,欺骗也无所谓?但根据我的经验,所有“欺天诳地”的行为最终都会付出代价。就像小时候考试作弊,或许能骗过老师和家长,但知识漏洞迟早会在未来暴露。生活中那些靠谎言堆砌的成就,往往比真相更脆弱。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或许因为人性中始终存在一种侥幸心理,总有人相信“这次能骗过所有人”。但历史反复证明,再精密的谎言也敌不过时间。就像潮水退去时,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天地或许不言,但真相自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