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lù yī tiáo
成语解释: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条。咱们见不上面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前途
繁体字形:死路一條
英文翻译:A dead end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死路一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陷入绝境的处境,但生活中真的存在完全无解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老张创业失败欠下债务,朋友劝他:“别总想着跑路躲债,那才是死路一条。”这里既点明逃避的严重后果,也暗示解决问题的其他可能性。
有人会问:既然说是"死路",为何总能在现实中找到例外?其实成语本身带有夸张属性。就像小美考研二战失败后说:“现在转行就像走上死路一条”,但三个月后她却在新媒体领域找到新赛道。这提醒我们:所谓的绝境,往往源于视野的局限。
我观察到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常伴随着转折语气。比如市政规划会议上,工程师指着设计图说:“如果继续填湖造楼,生态保护就是死路一条——不过我们准备了三个替代方案。”这种用法既警示风险,又保留希望,比单纯描述困境更有建设性。
在科技领域,这个成语的适用性正在弱化。十年前专家说“燃油车淘汰是死路一条”,如今电动车与混动车却实现共生发展。这让我想到:很多"必死"的预言,其实低估了人类的创新能力。就像沙漠里能长出光伏电站,绝处逢生才是文明发展的常态。
与其把"死路一条"看作终点,不如当作重新校准方向的契机。老家表弟高考失利时觉得人生完了,结果在职业院校找到烹饪天赋。这种柳暗花明的故事,恰恰印证了汉语的智慧——看似绝对的成语里,永远为可能性留着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