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n
  • f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n rù fèi fǔ

成语解释:沁:渗入,浸润。渗入人的内脏。指感受极深

成语出处:清·张岱《陶庵梦忆·乳酪》:“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感受极深

繁体字形:沁入肺腑

英文翻译:Enter the heart

沁入肺腑的意思

沁:1.(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沁人心脾。额上沁出了汗珠。2.头向下垂:沁着头。3.往水里放。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肺: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人的肺在胸腔中,左右各一,和支气管相连。由心脏出来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含有氧气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回心脏。也叫肺脏。

腑:中医把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叫六腑。见〖脏腑〗。

成语评论

沁入肺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怎么用才对?举个例子:清晨走进竹林,露水混着竹叶清香扑面而来,呼吸间仿佛有凉意顺着喉咙滑入胸腔,整个人都精神一振——这大概就是“沁入肺腑”最直观的体验。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形容气味或液体吗?其实不然。去年我在古镇茶馆听评弹,艺人唱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时,沙哑的嗓音里带着颤抖,那种哀愁就像温水漫过鹅卵石,不知不觉就浸透了听众的心。好的艺术表达,同样能让人产生“沁入肺腑”的共鸣。

工作中这个词也有妙用。上周同事小王熬夜修改方案,在会议上说:“我们调研了菜市场凌晨四点的卸货场景,那些沾着泥的蔬菜、商贩冻红的手,才是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平实的描述反而比华丽的数据更打动投资人,这种扎根现实的洞察力,往往比口号更能沁入决策者的肺腑。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之所以动人,在于它描绘的不仅是感官冲击,更强调内在的渗透过程。就像泡茶时茶叶慢慢舒展,好的故事、真诚的情感都需要时间沉淀。与其追求瞬间震撼,不如专注培育那些能自然流淌进人心的力量。

最后分享个生活片段:暴雨天看见外卖小哥在楼道里拧干衣服,住户大爷递上热姜茶说“喝完再走”。没有豪言壮语,但那份温热从手掌传到胃里,又从胃里暖到心窝。这种微小善意带来的沁入肺腑,或许才是人间最珍贵的语言。

沁入肺腑的造句

  1. 造句 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张岱 
  2. 造句 那是一颗龙眼大小的丹药,一股药香沁入肺腑,他顿有一种全身轻飘飘直欲乘风飞起般的清爽感觉。
  3. 造句 仿佛魔鬼口中的声音悠悠传来,一字一句沁入肺腑:莉莉小姐,你只是你的养父用来维持自己商行利益的一件工具,这是一个事实。
  4. 造句 那溪水入口甘甜,一丝凉意直沁入肺腑,说不出来的舒服。
  5. 造句 空间内充满了纯正的天地元气,轻轻呼吸,充沛的元气便沁入肺腑,楚云顿时觉得通体舒泰,连胸口处的内伤,也似乎好了一点。
  6. 造句 楼下花池座座,绿草如菌,有蝴蝶飞舞在花丛中,阵阵花木的香味随风沁入肺腑,令人神清气爽。
  7. 造句 将杯子中那因为搅拌了一些糖砂而带有丝丝甜味的热水,华言感受着那股沁入肺腑的温热,长长地出了口气,大脑完全清醒了过来。
  8. 造句 雷铮打开荷叶包,立时一团黄灿灿的灵谷饭团呈现在眼前,每一颗谷粒都有小拇指大,散发出沁入肺腑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