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n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n rù xīn pí

成语解释:同“沁人心脾”。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9回:“一霎时觉得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满身愉快,为从来所未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

繁体字形:沁入心脾

英文翻译:Qinjin heart and spleen

沁入心脾的意思

沁:1.(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沁人心脾。额上沁出了汗珠。2.头向下垂:沁着头。3.往水里放。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脾:人和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椭圆形,赤褐色,质柔软,在胃的左侧。脾的作用是制造新的血细胞与破坏衰老的血细胞,产生淋巴细胞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也叫脾脏。

成语评论

沁入心脾”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贴切?举个例子:清晨走进茶园,露水沾湿的茶叶清香扑面而来,那种气息仿佛能穿透身体,直接浸润到心底。这时候用“沁入心脾”形容再合适不过——它不仅描述了嗅觉的享受,更传递了全身心被净化的感受。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场景里吗?其实不然。比如听到一首老歌,前奏刚响起,记忆就像被按了开关,儿时和奶奶摇着蒲扇乘凉的画面突然鲜活起来。这种瞬间的情感共鸣,同样能说是“沁入心脾”。它强调的是某种事物对身心的深层触动,而不限于具体场景。

个人认为,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类体验。当我们被手机推送和短视频包围时,那种需要静心品味的“沁入心脾”时刻,反而成了稀缺品。就像捧着刚烘焙好的咖啡豆深深吸气,或是读到某段直击灵魂的文字,这种需要调动多重感官参与的满足感,才是对抗浮躁的良药。

可能有人疑惑:和“心旷神怡”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作用路径。“沁入心脾”更像细雨渗透土地的过程,强调逐渐浸润;而“心旷神怡”侧重结果状态。比如登山时,山风裹着松香阵阵袭来是前者,站在山顶俯瞰云海时的开阔感则是后者。

试着在生活中捕捉这样的瞬间:暴雨后泥土的腥甜气息,旧书页泛黄的油墨味,甚至是寒冬街头陌生人递来热饮时掌心的温度。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当用“沁入心脾”来诠释时,会突然闪耀出诗意的光芒。毕竟美好的事物,从来都藏在五感交织的缝隙里。

沁入心脾的造句

  1. 造句 这本诗集读之沁入心脾,神清气爽。
  2. 造句 每次拍完戏回到家里,妻子的温暖拥抱和一声沁入心脾的“亲爱的,辛苦了”,也让张涵予觉得家和外面确实不一样。
  3. 造句 走近细细一闻,一股迷人的清香沁入心脾。
  4. 造句 ,月圆时分,桂花的香气果然飘了千里,沁入心脾如同裹了蜜的糖。
  5. 造句 朦朦胧胧中,又觉寒气逼人,沁入心脾,张归海睁眼一瞧,错愕失色,四周烈火全消,以冰窟代之,刺骨难忍。
  6. 造句 王云儿接过略略闻了丹丸,一股茶菊香味飘来,瞬间沁入心脾,便感神清气爽,于是说道:“极好!极好呀!”。
  7. 造句 王五又感觉这种难以言说的腥臭沁入心脾,但是他无力躲闪。
  8. 造句 一股幽香袭来,闻之清新淡雅,沁入心脾。
  9. 造句 顷刻间,颠倒众生的幽香沁入心脾。
  10. 造句 栀子花碧绿色的外缘包裹着雪白的花蕾,犹台玉琢琼雕,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芳香,清丽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