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rán lèi xià
成语解释: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成语出处: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澘然涙下
英文翻译:tears trickling down one 's cheeks
潸:流泪的样子。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泪:眼泪;泪液:泪痕。热泪。泪如雨下。烛泪。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看到这个词,你会不会联想到止不住的眼泪?"潸然泪下"确实描绘了眼泪静静流淌的画面。比如在毕业典礼上,当老师念出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时,不少家长突然就潸然泪下——这种无声的感动往往比嚎啕大哭更有穿透力。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能准确击中人心?关键在于它抓住了"克制中的爆发"。就像被风吹动的烛火,看似摇曳实则炽热。当电视剧里老兵时隔五十年重见战友遗物时,布满皱纹的眼角突然湿润,这个瞬间的感染力远超撕心裂肺的表演。
生活中哪些场景容易让人潸然泪下?我观察过医院的产房外:当新手爸爸第一次捧起婴儿时,虽然极力保持镇定,但泛红的眼眶和颤抖的嘴角已经说明了一切。这种混杂着喜悦与责任的泪水,往往比悲伤时的哭泣更令人动容。
有人问:现代人越来越不会哭了,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我倒觉得正相反。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那些能让我们停下脚步的感动时刻反而更显珍贵。就像上周在地铁站遇见的老夫妇,老先生帮老伴系鞋带时,两人相视而笑的眼角闪着泪光——这种平凡日常里的真情流露,永远值得被文字记录。
语言学家发现,"潸然"这个叠词本身就有画面感。它不像"泪如雨下"那样激烈,更像屋檐滴落的雨水,持续而绵长。下次看老电影时不妨注意:真正动人的哭戏往往不是靠夸张的表情,而是演员眼眶里将落未落的泪水。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中学语文老师教我们的秘诀:"想让文字有温度,就要学会捕捉那些让鼻尖发酸的细节"。这个成语就像文学创作的显微镜,帮助我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情感脉动。当文字能让人心头一颤时,它就完成了最珍贵的使命。
此刻看着窗外的晚霞,突然觉得人类的情感真是奇妙。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原来早就有"潸然泪下"这样精准的表达在等候。或许正是因为生活中藏着无数这样的瞬间,我们才更需要学会用心感受,用文字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