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ú néng shēng qiǎo
成语解释: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熟能生巧
英文翻译:skill comes from practice
熟:[shú]1.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2”相对,2.—3.同):西瓜已经熟了。4.(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饭熟了。5.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熟皮子。熟铁。6.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视无睹。这条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练: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虑。[shóu]义同“熟”(shú)。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熟能生巧”这四个字大家耳熟能详,但究竟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刚学骑自行车时,手脚僵硬总摔跤,可坚持一周后突然发现能单手骑车了。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重复练习就能进步?其实原理很简单——大脑和肌肉在反复训练中建立了“快捷通道”,就像手机常用APP会被放在桌面首页一样。
有人可能会疑惑:“我每天背单词也算熟能生巧吗?”其实不完全对。机械重复不等于有效练习,重点在于“带着脑子重复”。比如厨师学徒切萝卜片,如果只是麻木地切,十年可能还是切得厚薄不均;但若每次刻意调整握刀角度,观察下刀力度,三个月就能练出均匀如纸的刀工。
工作中也藏着这个道理。新人做PPT总是要折腾大半天,而资深同事两小时就能做出惊艳方案。这不仅是经验差距,更因为他们在无数次修改中掌握了“观众注意力分布图”——知道哪里该用数据冲击,哪里需要故事留白。这种直觉式的判断,正是熟能生巧后的创造力迸发。
我见过最有趣的例子是小区门口修表师傅。有次问他怎么练就这手绝活,他笑着晃了晃满是老茧的手:“年轻时光拆装旧表芯就折腾了三年,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出零件位置。不过要说诀窍嘛...”他神秘地眨眨眼,“得先学会和机械说话。”这话乍听玄乎,细想正是对“巧”字的生动诠释——当熟练度突破某个临界点,技艺就会升华成艺术。
有个常见误区需要警惕:熟能生巧不是鼓励盲目重复。就像背单词如果永远停留在abandon,背一千遍也突破不了。真正有效的练习应该像打游戏闯关,每个阶段都给自己设定新挑战。比如今天练琴攻克了《致爱丽丝》,下周就该尝试给旋律加即兴变奏。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代人总在追求速成秘籍,却常常忽略这个最朴素的真理。那些让人惊叹的“天赋”,拆解开来往往是经年累月的刻意练习。下次当你羡慕别人信手拈来的从容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我值得花多少小时来变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