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ú
  • gāo
  • xi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qiú gāo xiù

成语解释: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大体尚好,略有缺点

繁体字形:狐裘羔袖

英文翻译:a fox-fur robe with lambskin sleeves

狐裘羔袖的意思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裘:1.毛皮的衣服:狐裘。轻裘。集腋成裘。2.姓。

羔:(羔儿)羔子:羊羔。羔皮。鹿羔。

袖:1.袖子:袖口。短袖儿。2.藏在袖子里:袖着手。袖手旁观。

成语评论

狐裘羔袖”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用大白话解释,其实就是“外表华丽,细节拉垮”。比如你买了一件高档大衣(狐裘),但袖口却用廉价布料(羔袖),别人可能会说:“你这衣服真是狐裘羔袖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狐裘”和“羔袖”作对比?这其实来自古代的生活经验。狐狸皮昂贵保暖适合做外衣,羊羔皮柔软但不够结实,古人用这种材质差异来比喻事物的不协调。就像我们现在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类似的道理。

举个职场例子:小李的年度报告数据详实、逻辑清晰(狐裘),但PPT配色用了荧光绿配桃红(羔袖),领导点评时笑着说:“内容扎实,视觉冲击力也挺强。”这种委婉的批评,正是“狐裘羔袖”的现实应用场景。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社会。现在很多人追求“快速包装”,比如网红餐厅精心布置打卡墙(狐裘),后厨卫生却一塌糊涂(羔袖);自媒体文章标题吸睛(狐裘),内容却漏洞百出(羔袖)。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着表面功夫和实质价值之间的博弈。

再来看个生活化的例子:朋友家的装修,客厅摆着意大利进口沙发(狐裘),但踢脚线歪歪扭扭没对齐(羔袖)。这种细节的疏忽,往往会让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印证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

值得思考的是:“狐裘”和“羔袖”必须对立吗?其实未必。有个画家朋友的故事很有意思——他的水墨画气势磅礴(狐裘),但总在落款处画只卡通熊猫(羔袖)。这种刻意的“不完美”反而成了个人特色,说明关键要看“不协调”是败笔还是创意。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在很多老字号品牌也在活用这个成语的智慧。他们保留传统工艺的核心竞争力(狐裘),同时给产品包装加入年轻化设计(羔袖)。这种新旧元素的碰撞,反而创造出独特的市场价值,证明“不协调”也能转化为优势。

说到底,“狐裘羔袖”像面镜子,照见我们对“完美”的执念。也许真正的智慧,在于看懂哪里必须坚持高标准,哪里可以适当“留白”。就像做饭讲究“火候”,该大火爆炒时别省燃气,摆盘时萝卜雕花倒不必强求——把握住这个分寸,生活可能会轻松不少。

"狐裘羔袖"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