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g bèi zhōu zhāng
成语解释:仓皇惊恐。
成语出处: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外来的束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仓皇惊恐
繁体字形:狼狽周章
英文翻译:be scared out of one 's wits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狈:见〖狼狈〗、〖狼狈为奸〗。
周:1.周围;圆形的外围:四周。圆周。绕地球一周。2.环绕;绕一圈:周而复始。3.普遍;整个;全:众所周知。周天。周身。4.时间的一轮;特指一个星期:周期。一周。5.完备:招待不周。计划周密。6.接济;救济:周济。周急。7.朝代名。1.(约前1046—前256)。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从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觉灭西魏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灭后汉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周,史称后周。为北宋所灭。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狼狈周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仓皇失措”“手忙脚乱”类似,形容人遇到突发状况时慌慌张张的样子。比如:“公司突然停电,同事们在黑暗中狼狈周章地找手机照明,结果有人撞到椅子,有人打翻了咖啡——最后发现只是跳闸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狼狈不堪’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描述窘迫状态,但“周章”二字更强调慌乱中动作的重复性。举个例子:孩子第一次独自坐高铁,上车前反复检查车票、背包和身份证,结果在站台跑错车厢,又狼狈周章地拖着箱子折返,这种既焦虑又不断折腾的状态就特别贴切。
我曾在超市见过这样的场景:促销员手推车上的商品突然侧翻,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她既要阻止顾客踩到水果,又要弯腰捡拾,还要用对讲机呼叫帮手,那种“多线程”的慌乱模样,简直把“狼狈周章”演活了。这种时候如果保持幽默感,比如喊一句“免费玩水果保龄球啦”,反而能化解尴尬——生活中的小插曲,换个角度就成了有趣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当我们说“项目经理在客户突然改需求时狼狈周章地调整方案”,听众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文件翻飞、电话不断的场景。这种表达比单纯说“忙碌”更生动,因为它暗示了准备不足与应对吃力的双重困境。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生活,偶尔的“狼狈周章”或许正是我们突破舒适区的证明。
下次遇到突发状况,不妨观察自己的反应:是果断处理?还是陷入“周章”状态?其实适度慌乱是人类的本能反应,重要的是事后复盘改进。就像那位超市促销员,后来给推车加装了防滑垫——狼狈时刻也能成为升级技能的契机。